大家好,我是經濟獅,謝謝您被標題忽悠進來。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本文試圖探討一種更好的,或者最不壞的產業扶持方式。經濟獅的建議是:現有的國家與地方補貼全部取消,而代之以免稅刺激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但是,這件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契約精神優先,法治精神優先。已經公布的補貼政策,是用政府誠信背書的,應該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同時,明確告知公眾和行業,何時停止補貼。
通俗地說,就是希望主政者說到做到。法治社會,或者說契約社會,不僅僅是誰違法就治誰,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執法者首先要尊重規則。最近的林張論戰中,張維迎先生說得更清楚:法治,意味著政府所有的活動受限于預先制定的法律規則,企業家和個人不會因為政府的機會主義行事而受到傷害。
如果政府承諾的國家、地方補貼無法兌現,無論未來的替代政策多么好,社會資本都將以最快速度逃離這一產業——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一次失信,無法挽回一顆顆涼透了的心。干什么產業?。繌澋莱裁窜嚢??大家都炒房去算了。
果真如此,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本世紀初最大的商業笑話。同時,下一個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所有的扶持政策也將被懷疑的目光重重包圍。社會資本、企業家和政府之間,將陷入一個猜疑鏈的惡性循環。這絕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將面對的問題,而是國家經濟將面對的問題。想不通的可以自行百度山西煤礦+浙商。
而一旦兌現承諾,變猜疑鏈為信任鏈,一個更好的產業政策肯定是可以研討出來的;本文后面的沙盤推演也才有意義。
一、為什么會有騙補?先有機會主義的規則,才有機會主義的游戲者
為什么去年的國家補貼大部分還沒發?理由很充分啊,有人騙補啊,沒完全弄清楚之前不能輕易發呀。
不得不說,這就是大政府催生懶政的標準樣本。先大包大攬,什么都管,發現管不好就趕緊一刀切。
某種程度上,我們能夠理解主政者的處境:作為一個理性經濟人,政府官員的每道選擇題也都非常艱難。在一個機會面前,企業家和社會資本承擔風險,同時享受收益機會;而政府官員沒有貨幣化收益的可能,他管理行業、制定政策的時候,卻要承擔一定的職業風險。畢竟,把納稅人的錢給了騙子,是個很嚴重的指控。
于是,主政者精心設計了一個機會主義的局,卻對著蜂擁而至的游戲者大罵:你們這些投機分子!老子不玩了!老子不付錢!指責游戲者是無意義的,世上的事都是種因得果,先有機會主義的規則,才會催生機會主義的游戲者。你把這批游戲者全干掉了,下次再開一局,真有人會來玩嗎?
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政。府。不。要。管。那。么。多。
而在新能源行業,政府恰恰管得太多了。且不說補貼,比如一些客車的補貼是按車體長度來算的;新能源主管部門連技術路線都要制定——比如磷酸鐵鋰和三元鋰到底誰好,比如大客車應該采用什么結構的車身……這些本該交給市場選擇的事情,變成了政府的工作。這就像政府強制規定豆腐腦應該是咸的還是甜的一樣可笑。
管得越多,創新能力越弱。管得越多,市場效率越低。管得越多,騙補的只會越多。現在海量出臺的準入政策,亦同理。
如果主管部門仍然停留在“堵塞現有補貼規則的漏洞”的思路上,那這事是無解的。沒有完美的規則,設計的條件越復雜,漏洞只會越多。
經濟獅的建議是:簡化規則、言出必踐、承認風險、放眼未來。首先,不要再盲目增加準入政策了,不要搞一層一層的目錄了(這樣發展下去螺絲都會有目錄了吧),不要再把規則搞得自己都看不懂了,不要再朝令夕改了;其次,承認產業扶持的風險并且勇敢承擔,害群之馬公諸于眾后,迅速兌現補貼,出安民告示,防止社會資本逃離;第三,定好時間節點,輕兵簡政,把市場交還給市場。
承認風險和放眼未來這兩件事,我們在后文中深入探討一下。
二、產業扶持本身就是一場風險投資。政府應該向投資人學習什么?
經濟獅一直相信,主政者、規則制定者有一顆實業興國、科技興國的拳拳之心。他們精準地研判出,新能源將是全世界的未來競爭焦點,而新能源汽車是拉動整個能源產業的最佳應用場景。于是,他們確定這個行業為戰略新興行業,并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動這一行業發展。
然而,一個好的出發點,距離一個好的結果,中間不知道隔著多少輛6-8米客車。
產業扶持,本身就是一場風險投資。幾百億規模的補貼資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時,勇夫不代表肯定勝利,從概率角度,一定會有人在洪流之中被淘汰。甚至理性地說,淘汰者一定會更多。轟轟烈烈的扶持政策,最終只要能夠孵化出數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這錢,就值了。
我相信這些膚淺的道理,主政者一定都懂。
經濟、商業都是建構在數學基礎上的。比如保險業,已經被視為最穩健的金融細分行業,這就是因為精算師可以很好地計算風險、做好風控:我們不知道何時、哪里會出現地震,但我們可以精算出自然災害發生的大致概率,并依此制定保險產品的價格。
風險投資人也都是很好的概率論者。早期投資者青睞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率的項目,10個項目9個死了,有1個挺到IPO,投資者的收益就非??捎^了。而主政者在制定、執行產業扶持政策時,真的應該學習一下風險投資人的概率精神。
然而現在情況不是這樣。一邊倒的社會輿論無限放大“騙補”二字的娛樂效果,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幾無社會形象可言。主管部門在國補發放、物流車目錄、下一輪補貼政策上的動作極其緩慢,正說明了風險觀的缺失、風險商的不足——這個情況的成因太過復雜,我們就不深入探討了。
敬愛的政策制定者呀,你們應該好好想想,你們到底想要這個行業走向什么結果?經濟獅站在你們的立場上,想到的無非是這樣幾條:
1.在補貼杠桿的撬動下,社會資本踴躍進入行業,推動行業發展;
2.刺激創新意識與技術革命,引領整個制造業實現相對歐美的彎道超車;
3.出現明星公司,占領全球市場。
解釋1.補貼政策的杠桿作用已經完全實現了,如果統計這個杠桿比例,我相信不會低于1:5。需要注意的無非是政策的穩定性,不要讓已經進入的資本再跑掉;
解釋2.是行業和公眾廣泛不滿的一條。已經這么多錢補下去了,國產電動汽車為什么看起來還沒想象的那么牛逼?這個確實需要時間,也需要真實的市場聲音介入行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豆腐腦是甜是咸都要管的大政府,無助于創新精神的萌發;
解釋3.幾個潛力股已經擺在了那里,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啦。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不要特別照顧誰。
這一切都說明,補貼政策雖然不是那么合理,但已經起到了風險投資應有的效果,成功的概率也沒輿論引導和公眾想象的那么低。
然而主政者的高度緊張,很可能讓事情向更糟的方向發展。
三、未來應取消一切新能源補貼。只要免稅,這一條就夠刺激了
解藥在哪里才能買到呢?
再重復一遍文首的觀點:契約精神優先,法治精神優先。已經公布的補貼政策,是用政府誠信背書的,應該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同時,明確告知公眾和行業,何時停止補貼。
好,我們假設:政策保持一定穩定性,并且明確2021年1月1日開始,再也沒有新能源汽車補貼了。
用什么樣的方式繼續保證這個行業高速發展呢?怎樣讓巨額補貼打下的江山,能夠繼續朝向好的結果發展呢?
經濟獅認為,答案只有一個:在停止補貼政策的同時,戰略新興行業全面免稅。用單一、明確的稅收杠桿刺激行業發展。
第一,好的規則應該構成簡單、訴求清晰、具備可執行性。
第二,稅負,是一切企業的固定成本。減免稅,是最行之有效的激勵手段。
第三,政策盡量不干擾市場,企業真實利潤越高,獲利越多。
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的時候,減免稅政策,已經多次被證明是一條簡明有效的政策。不僅僅新能源汽車產業,所有的戰略新興行業,都應該予以減免稅待遇。而且,只有等你真的在市場中存活下來了,真的做出收入了,政府減免你的應繳稅款來給你增加利潤。這時,再產量造假,左手賣右手還有什么意義?
而這時,真實的市場需求也會浮現。到底什么車好賣,什么價格的車有人買……研發能力強、市場能力強、成本控制好的企業自然會生存下來。經濟獅最反對的就是所謂要重點補貼研發端的建議。你怎么判斷什么技術是先進的,什么車是好的,哪個企業應該補更多?這造假和尋租空間更大吧,而且完全無利于政府從事無巨細的行業管理中脫身。
順便也說說對碳配額這個思路的看法。這個想法挺好的。就是……規則太復雜了。既然我們發補貼都發出這么多事來,太復雜的規則……還是算了吧。
企業說到底都是利潤組織。你給它利潤空間,它自然可以回報給你技術進步與市場發展。利潤加上真實的市場壓迫,企業當然會自主地推動研發創新。做不到的,自然淘汰。
希望未來越來越好。躁動退去,更多的理性注入這個行業,未來也應該越來越好。
希望行業兄弟愁容不再。見面不再討論目錄和補貼,只說恭喜發財。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經濟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576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