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17年01月16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提出了生產企業準入條件, 應具備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及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等四個方面的要求。企業必須按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一條一條的去落實,把功課做足了,才有通過審查的可能。在討論了“提升設計開發能力”以后,接下來再討論,對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來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是一件具有十分價值的工作。供同行參考。
一、對設計開發能力的規定總體理解與把握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其附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對新能源汽車申請企業在生產能力方面提出2項要求,全是否決項。
“生產能力”的規定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中由原來的第一位移到了第二位,但是2項全是否決項,其分量不減,而是要求更嚴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申請對象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企業,不是新能源汽車是研發企業、也不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企業,更不是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這說明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企業是這個行業的“主”體,一是責任重大,二是生產能力是這類企業的“主要”能力。實際情況是,產業鏈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想轉變成為“整車”生產企業,也因為其整車“生產能力”不夠,也不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申請對象;其他行業(如電商、IT)的行業的企業,即使他們熱情很高、資金雄厚,研發能力超強,但是其沒有整車“生產能力”,卻被擋在門外了。
一些外行人,看不到整車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力,是一個嚴重的誤區,整車生產企業是產業鏈中的集成者。集成能力高低,主要是看企業的”生產能力”這個指標。
二、對設計開發能力的規定深度體理解與掌握
第1條的規定內容是:
1)申請各類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企業,應分別滿足相應的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的要求。(注:這里有兩個關鍵詞:①各類別新能源汽車;②相應的常規汽車)解讀如下:
(a)工信部2017年01月16日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注:這是最新政策文件的規定,符合這個規定的產品,才能有財政補貼)
(b)新能源汽車主要類別:I)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II)純電動汽車;III)燃料電池汽車。(注:在I)、II)、III)下面還可以細分為商業、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等小類。
(c)常規汽車規定:動力源為發動機的汽車。
(d)常規汽車類別: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e)常規汽車生產企業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①常規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按《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
②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
③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原則上,要滿足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在通過審查后,再來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④如果能同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審查,說明企業是滿足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的。
2)應具備專用充電設備,數量應能保證產品充電需要。(注:這是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的規定,這一條困難不大,專用充電設備可以直接外采,安排專職操作員工。)
3)應建立充分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人員防護措施、應急處理措施。(注:實現這一條比較困難,難在措施“充分”二字上。企業能拿到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按照不同行業制定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評定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證書”是最好的。)
第2條的規定內容是:
申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時,應具備發動機的生產能力,至少應有缸體、缸蓋的精加工生產線,機械化的發動機總成裝配線及發動機試驗臺架。曲軸、凸輪軸、連桿可委托加工。(注:這一條,實際上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生產予以嚴格限制了。政策上是鼓勵發展純電動汽車和在純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基礎上,發展燃料電池汽車。這一條,還有例外的意思,插電式混合動力大客車技術路線予以終止。有消息說,插電式混合技術將在B級以上乘用車推行,這一規定得已證實。)
三、生產能力是最具有持久的價值,持續提升是正道
無論是常規汽車的生產準入,還是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國家都是嚴格管理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是在常規汽車生產基礎上之上的。可以說,沒有常規汽車生產能力,也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的要求,一是必須要求繼續提升常規汽車生產能力,國內企業的常規汽車生產能力與國際品牌汽車生產企業的能力比較,還相差較遠;二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為中國汽車生產汽車趕超世界水平提供一新的路徑,不斷提高生產能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三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要成為10萬億的支柱性產業,整車企業的生產能力一定是最重要的KIP指標。
汽車業發展100多年來,生產能力在不斷的提升。換一句話說,生產能力提升了,成本才會下降,產品質量才會提高。提升生產能力的途徑是多樣的。流水生產線、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為汽車企業生產能力的提升做出過的歷史性的貢獻。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將向生態化發展,任務是艱巨的。
目前新能源汽車價格過高,如何降下來?能不能像當年用“流水線”的批量生產方式一樣,通過提高“生產能力”把車的成本降下來,讓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新能源汽車是行業鏈中每一個企業的共同歷史責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雷洪鈞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869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