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谷歌依然是Uber最大的股東之一,然而這家硅谷的科技巨頭在Uber最艱難的時刻痛下殺手。
上周五,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向加州本地法庭申請實施禁令,禁止Uber做無人駕駛研發。如果這項禁令被通過,Uber顯然將遭受毀滅性打擊,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共享出行公司將無人駕駛視為自己的生命線。
盡管如此,谷歌已經不能繼續忍受競爭者肆無忌憚地挖走他們的員工,并從中“偷”走關鍵技術。
從2016年,谷歌的無人駕駛部門已經流失了太多的高管。谷歌顯然認為,競爭對手鼓動公司員工離職創業,并從公司“竊取”關鍵技術,然后以高價連人帶技術賣給競爭對手。
這次官司的主角——安東尼-萊萬多斯基是谷歌無人車部門的三位創始員工之一,另兩位的之一是已離職的無人車部門CTO克里斯-烏爾姆森,最后一位是谷歌無人車現任技術負責人迪米特里-多爾戈夫。
安東尼-萊萬多斯基于2016年離開谷歌,并迅速組建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3個月之后,Uber以6.8億美金收購了OTTO,萊萬多斯基出任Uber主管無人駕駛業務的副總裁。
從谷歌母公司alphabet提供給法院的訴訟文件中,他們指控萊萬多斯基在創建OTTO之前,從其無人駕駛公司下載1.4萬份文件。萊萬多斯基在誘招谷歌無人駕駛部門的同事加入創業公司時直言不諱提出,Uber將會收購這家公司。
緊接著,谷歌無人車部門的CTO克里斯-烏爾姆森也離開了,和特斯拉的autopilot項目的總監斯特林-安德森成立了一家叫作Aurora Innovation的公司。這家公司已經被特斯拉告上法庭,指控他們在成立公司之前,從特斯拉下載了大量的文件,同時誘招特斯拉和谷歌的員工。
谷歌無人車部門最近的一起暴擊傷害是,他們的硬件總監萊恩?薩爾斯基(Bryan Salesky),伙同Uber的軟件主管皮特?萊恩德(Peter Rander),成立了一家叫作Argo的AI公司,3個月之后被福特宣布以10億美金收購。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50家有實力的公司,包括科技巨頭,汽車巨頭,通訊巨頭,互聯網巨頭、共享出行巨頭以及初創公司,投入到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之中。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夠招募到經驗豐富的員工,如果能夠迅速拿到競爭對手的技術,爭取時間和縮小差距,是一舉兩得的措施。
中國打車軟件巨頭滴滴打車剛剛在硅谷成立了一個AI實驗室,他們挖走了原谷歌無人駕駛部門waymo軟件業務的leader——Jia Zhaoyiing。
谷歌已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其經過多年培養,在公司起骨干作用的員工,帶著自己公司的知識產權,投奔競爭對手公司。他們必須打贏這場知識產權保衛戰。這是一場等待已久的出手。
在加州這個保護知識產權最厲害的州,在收集了足夠多的證據之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斷然出手。這場官司已成為美國媒體的焦點,這是加州在2016年5月通過的“Defend Trade Secrets Act(保護商業秘密法案)”的一次引人矚目的訴訟大戰。
根據該法案,其中有三點是值得Uber擔憂的。首先,它允許原告向法院申請可以立即執行的臨時禁令,這讓Waymo有權要求Uber案件梳理清楚之前停止自動駕駛卡車和汽車的實驗。
其次,它還允許原告尋求永久禁令補償,可以迫使Uber停止任何涉及到侵權的激光雷達技術的自動駕駛項目。
最后,即使在案件最終定論之前,原告也可以要求查處所有涉及侵犯其商業秘密的產品。換句話說,谷歌不僅可以利用這項法案讓Uber暫時中斷自動駕駛項目,還可以封禁它的產品。
這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訴訟。alphabet輸了,將再也難以遏制其核心員工的流失,對所有做自主研發的企業而言,都將是一場災難,因為員工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專利或知識產權拷貝出去,改頭換面之后,賣一個大價錢。
Uber輸掉之后,意味著這家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嘗試將被終止。尤其可怕的是,“小偷”的稱號將永遠伴隨著它,這是這家本來已經聲名狼藉的企業所不能承受之重。
這是一場精彩紛呈又影響深遠的訴訟大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987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