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電能跑多遠?電動汽車如果在路上跑沒電了怎么辦?這可能是消費者在購買電動汽車前經常提出的疑問。這有點讓人啼笑皆非,想想看,誰開燃油車一直開到沒油,當它蹲路上時才想起加油?你從來不考慮提前加油的嗎?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那么,消費者究竟想要問的問題是什么呢?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最常見的電動車有兩種:一種是電動兩輪車,一種是電動老年代步車,也叫低速電動車(保有量超過高速電動汽車)。這兩種車輛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續航里程比較短。電動兩輪車續航短的原因是受到車身體積和電池材料所限;低速電動汽車多使用鉛酸電池(比鋰電池更加便宜),受到體積和重量等因素限制也不能大幅提高續航,以致于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形成了一種感覺,這玩意跑的太短了。所以,產品形態延伸到高速電動汽車身上時也發生了相同的追問,續航夠用嗎?
至于夠不夠用筆者不好妄加論斷,根據騰訊企鵝智酷發布的《城市出行半徑大數據報告》顯示,北京市領跑全國,通勤半徑平均值為9.3公里,超過80%的人通勤半徑在15公里之內(注:此全部為直線距離)。
所以,筆者的基本判斷是,以150公里續航為例,如果嚴格按照NEDC工況法計算,即使出行全程開空調,對于80%的人來說,跑上兩天也是足夠的,包括冬季和夏季。但比開燃油車確實麻煩多了,≥300公里續航才是最美的選擇。
如果選擇電動車主要通勤使用,那么可以放心續航是沒有問題的,反過來,既然續航夠,那我們為什么還那么擔心呢?其實,大家真正擔心的是充電設施和充電便利性的問題。既然國家已經將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拔到了非常的高度上,那么,充電基礎設施的問題不會是問題,可以靠錢解決的。
但是,續航里程夠,我們就可以放心去購買了嗎?
再來說說車企的綜合工況宣傳。他們會說其續航已經超過250公里,還有的說已經超過350公里,這里有什么門道?當然有。
續航里程是工況法計算而來,續航又和積分制度息息相關,只要達標即可享受相應的積分政策,那么工況法就是衡量續航的準則。
中國的工況測試法幾乎完全照搬了歐洲的NEDC標準,不同點在于下圖:
國內的工況法,包含了市區工況和市郊工況,車企可以選擇只測市區工況下的續航里程。由于電動車市郊工況下不占優勢,市郊道路路況復雜,駕駛速度非線性,直接導致最終續航里程可能差別很大,所以有的車企就默認只測市區工況......是的,這不違法,可這也不厚道、不靠譜、不........
一家企業能不能長久,能不能撐起大家對于民族品牌的期望,不能只靠消費者擦亮眼睛,各個變成專家,畢竟我們太不專業了,國家應該嚴格制定法律法規,從制度上杜絕企業的投機行為。
相比較而言,特斯拉的做法還是非常值得參考借鑒的,讓消費者買的明白,滿足需求:
續航一目了然
所以消費者不是真正的“焦慮”在續航里程上,而是充電設施上,如果車企廠商可以在續航里程的開發上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或者滿足了需求,那么車企在綜合工況上面動的腦筋就可以用在為產品質量的提升上了,這才是對車企和消費者雙贏的結局。
隨著國內和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中國的新能源和純電動汽車領域,消費者的選擇也逐漸增多,希望有理想的民族企業能夠不斷地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找到消費者對于純電動和新能源汽車真正的需求之所在,靠質量起步,靠信譽發展,靠品牌取勝,消費者決不會用腳投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翟先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487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