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行業又隕落了一位企業家,零部件行業大佬魯冠球與世長辭,令人惋惜!近年來,大家一談起汽車零部件,就不停地搖頭。說汽車零部件行業空心化,沒有核心技術,不能夠支撐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雖然汽車零部件基礎薄弱,但是零部件行業在魯冠球等企業家的帶領下,卻是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并已經取得了系列的成就。
他們是通過什么方式逐步取得重大突破的呢?五招并舉,不突破不罷休!
戰略轉型,研發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零部件企業也算是“悶生發大財”,那個時候,零部件生產制造絕對擺在第一位。但隨著汽車消費的升級,從擁有一輛汽車向擁有一輛品質的汽車轉型,這勢必讓零部件企業改變生存之道。國內玉柴、濰柴、均勝電子、航勝電子等企業也逐步將研發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也是更多關注和接納汽車零部件研發的人才。
并購重組,科學使用金融工具。隨著汽車行業的全球化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國際零部件巨頭開始出售或退出利潤低的業務。國內華域汽車、萬豐奧威、均勝電子、萬向等零部件企業通過產業基金或資本力量,迅速兼并收購獲得產品技術,并進入國際車企的供應鏈體系,實現了零部件品牌、質量、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跨界融合,全力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搶占先發優勢。近十年,我國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傳統汽車零部件或關聯領域企業擁抱行業趨勢。寧德時代、比亞迪、萬向、亞太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發生產,電池、電機、電制動等部分關鍵零部件產品技術已經躋身國際水平。
進口替代,全產業鏈環節降低成本。抓住國際零部件企業轉型高科技業務時機,全力整合產學研資源,不斷提升零部件原材料質量穩定性、優化零部件生產工藝、消化吸收零部件領先技術及整零協作等多方式提升零部件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實現進口替代。
出口拓展,謀求細分市場的規模優勢。對于福耀玻璃、信義玻璃等具有單打冠軍潛質的企業,積極海外建廠擴張以進一步夯實細分市場的領先優勢。
盡管汽車零部件行業有朝陽產業、夕陽產業之分,但絕沒有夕陽企業之說!
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背景下,汽車行業需要培育一批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新興零部件產業鏈,這給朝陽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更多地需要結合企業自身能力及資源,明確戰略定位或是戰略轉型升級,至于戰略舉措嘛,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782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