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對道路的平整度、良好的導航信號及高精地圖的覆蓋率等有很強的依賴性,通常,那些車流量或人流量比較大的“熱門區域”“熱門道路”比較容易滿足這些條件,可是,偏僻的城郊或鄉村怎么辦,會不會被遺忘?無人駕駛汽車如果偶然進入“粗糙”的鄉村道路,會不會茫然不知所措?
上周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IVFC”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本。這場有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21支車隊參加的大賽于11月24—26日在江蘇省常熟市舉辦,《建約車評》為本次活動的官方合作媒體。與往屆比賽相比,這屆比賽新增的、也是最難的項目是第三天的“惡劣交通環境的鄉村道路場景測試”。
這條模擬的“鄉村道路”長度在700米~800米,有10%的坡度,兩側用略顯泥濘的土拓寬后形成的,共有9個弧度非常大的彎道。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沒有交通信號燈、還沒有衛星導航信號、沒有高精地圖支持,如此的“惡劣條件”極大地考驗著車輛在無人駕駛時的反應能力,背后比拼的則是各家的運算處理速度和對交規的掌握程度。
要順利通關,參賽車輛需要實時對路況進行感知并實現精準轉向、剎車控制,速度也不能過快,否則很容易掉溝里。在當上午的比賽中,據說是因為附近轉播車對信號有干擾,有幾部參賽車輛都有不同程度掉下坡道的情況發生,即使勉強通過的也出現了停車或需要人工干預完成。
由于難度太大,最終,參賽的21支車隊中只有14家順利通過了這段連續拐彎的“魔鬼賽道”。該場測試的單項冠軍由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廣汽研究院參賽的“發現號”奪摘得。
智能車挑戰賽總裁判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說:“設置賽點之前,沒想到鄉村道路會難倒這么多車隊,這也充分證明,下屆比賽還需要對智能車進行動態考察。”
鏈接:關于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
8 年前,也就是 2009 年,“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項目下被創辦,它也是目前中國國內啟動時間最早、行業影響最大的無人車比賽。
多年來,挑戰賽的賽程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和創新,從 2009 年第 1 屆相對簡單的測試場景和自動駕駛汽車們的“蹣跚學步”,到去年首次引入離線與真實道路的并行測試,今年,比賽還引入了真實交通流、復雜鄉村道路以及自動駕駛路徑規劃、自主決策等新的考點。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931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