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作為新能源變化最大的一年,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識已經從當初的一知半解變成了耳熟能詳。在經過年初目錄重置的大清洗,到年中“叫停”制度的實施,已經將很多抱著騙補目的或是生產資質不合格的企業從中曬除,現有的新能源車企普遍有著較強的產品競爭力和對于市場的把控性。
不少黑馬車企也開始嶄露鋒芒,其中純電動以北汽新能源為主,EC系列經過多年積累也在下半年一直處于爆發狀態,從月銷量4000輛到10月的單月銷量破萬,11月的銷量超過1.5萬輛翻了3倍不止。從中也不難看出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新能源汽車,不再將其定位為過去的“買菜車”了。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升溫,市場銷量也開始一路呈現上升趨勢,從月銷量突破5萬開創先河到11月銷量破8萬。無一不是證明了新能源企業已經開始煥發生機,受到人們的青睞。
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布消息,截止2017年12月8日,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累積收到申請和確認延期的數量已經超過12.0376萬,相比上期指標申請數增長了近4萬人,因為今年指標早已早年中發完,所以這12萬人將全部處于等待輪候狀態。
而新能源指標作為新興指標,國家為了鼓勵人們選擇新能源的同時也要對城市交通進行合理規劃,因此對新能源指標的發放量做出了一定的發放數量限制。相比2017年的5.1萬個指標數額,2018年到2020年將平均每年發放10萬個新能源指標。并以申請指標的先后順序進行分配,如果遇到棄標情況則依次后推,保證越早申請指標的消費者可以最快獲得新能源購車指標。
相信很多早期對新能源抱有觀望態度的消費者此刻可能也心急如焚了,就目前排隊輪候人數看來,現在申請可能也需要到2019年才有望拿到新能源的購車指標。
而對于已經申請輪候并且排名靠前的用戶,由于今年第二期指標擁有者的指標有可能會有部分過期失效,所以在本期搖號中可能獲得撿漏的機會。已經有指標未購車的消費者也需要留意指標失效時間,避免來之不易的指標白白浪費掉。
從開始人們的懷疑和嗤之以鼻到如今的互聯網巨頭紛紛投身于新能源車企;從新能源指標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一號難求。時隔一年,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朝陽行業已經開始煥發生機。隨著越來越多有生產資質的車企進入新能源市場,車型的不斷完善和改進,相信新能源汽車也將在國內逐漸普及化,取代燃油車的想法也將不再是一個笑談,想要入手新能源汽車的小伙伴們也需要抓緊時間進行排號輪候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966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