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還在追逐特斯拉腳步的時候,一款顛覆傳統汽車感官世界的“黑馬”悄然落幕,是的,它就是拜騰。
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下午,拜騰首款產品在拉斯維加斯如約亮相。這是一款尺寸和奧迪Q5接近的純電動SUV,續航500公里、長125cm的中控全面屏、人臉識別解鎖功能、多種人機交互方式……黑科技加身的拜騰首款車型,讓這家新興的造車企業在2018年的CES上好好火了一把。
不可否認,最近幾年活躍在人們視野中的互聯網汽車可謂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人士下海造車的助推下,讓這一新型的汽車產業更加的煥發活力,同時互聯網汽車相比傳統汽車會更加的賦予科技感,但想要配的上“顛覆”一詞的似乎還差點距離,不過自從我結識拜騰以后,我感覺傳統汽車行業真的迎來了勁敵。
傳統和科技協同并進 打造新時代安全標桿
在政策和科技的助推下,電動汽車產業迎來了巨變,在沒有更為合適能源替代者出現之前,電動汽車產業是最具有前瞻性的行業,這也是為什么諸多創業者爭先恐后重金押注的原因。
不過,在眾多汽車品牌爭先恐后的亮相后,也給我們用戶帶來了另一層面的思考,這種追逐風口的汽車究竟安不安全?
懷著這種疑問讓我們一起揭開在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亮相的這款拜騰的神秘面紗。
作為一款新品牌汽車,在沒有量產之前,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它的創始人是何種基因,因為這從源頭上決定了汽車的最終走向。例如一提到樂視汽車,我們就想到了賈躍亭;一提到特斯拉,我們就想到了Elon Musk;還有那些七七八八的,諸如游俠汽車,小鵬汽車,君馬汽車,云度汽車等等,我們有印象的,都是他們創始人的個人特質。
而我們回看拜騰汽車的創始人畢福康與戴雷,二者其實都在汽車行業有著相當久的資歷,經驗豐富,并且都曾任職豪華品牌。
畢福康曾任職寶馬集團超過20年,期間他負責了寶馬近年來門面車型——BMW i8的基礎設計工作。在工程方面,他絕對是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戴雷的長處則剛好與他互補:他也曾在寶馬工作過,并且也供職過英菲尼迪,擔任的都是市場營銷領域的主管與負責人。戴雷也是一位中國通,在中國學習漢語專業的他,現在的普通話已經可以完全應付幾乎所有的問答。兩位聯合創始人分別專精于市場與技術,可以說涵蓋了汽車產業從上游到下游的全部環節。
同時在FMC團隊中,幾乎有一半人來自于傳統汽車行業,另一半則來自于新興的互聯網行業,畢福康說,他將這些人才聚合在一起,希望打造出一款全新理念下的符合未來出行理念的產品。
在和諧集團董事長,FMC的創始人、聯席主席馮長革看來,產品要靠得住,就一定要自建工廠,避免代工模式。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今年9月,FMC在南京興建工廠,一期產能10萬輛。而作為原本第二股東的制造業巨擘富士康,也因此未能成為拜騰的代工廠家。
“此外,由于拜騰汽車中,幾乎每名員工都會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所以這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業。與普通的雇傭關系不同,拜騰更像是一個大的合伙人制度。每個人為自己工作都是最富有激情的。”所以畢福康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造車激情延續下去,傳達到每一位共同奮斗的“合伙人”心中。
黑科技附能 一個可以移動的智能場景座駕
看完了拜騰的基因以外,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拜騰的產品。
從遠處看這款BYTON Concept,似乎和其他車沒有什么區別,但當你走進以后尤其是進入車內空間以后,我相信你就會被它的科技感震撼到。
與傳統汽車外觀最大的區別是在細節上, 比如前后LED燈組可形成智能表情、側方后視攝像頭取代傳統反光鏡,B柱內置臉部識別攝像頭用來解鎖車門,同時隱藏車頂天線。各種細節的智能化處理能夠讓你感覺到這輛車與傳統車型完全是兩碼事。
尤其是在車量內部的布置上,中控臺上一個長度達1.25米的顯示屏,尺寸達到了50英寸,瞬間感覺特斯拉上的屏幕只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僅如此,大號的屏幕可以說整個車廂內都是,前排座椅后方有兩個,供后排乘客使用;方向盤上也有一個,能夠系統車輛信息等。并車內加人臉識別攝像頭,手勢和語音控制,物理按鍵極少(例如換擋按鈕)。
從這幾年中國眾多企業巨頭對汽車產業的投放來看,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新能源汽車這一風口,更多的是想通過車內的屏幕打造基于自身優勢的場景生態鏈,而拜騰的這種對屏幕的把控,可以說用1.25米的數據將這種基于屏幕而打造的未來商業版圖發揮到了極致。
以現階段的技術場景來看,這塊長達1.25米的超寬中控屏幕,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變成不同的用戶界面。比如在導航時變成整體的全景地圖,在堵車時變成左右分屏的娛樂系統,日常使用時,又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分別對應駕駛員,車載系統和乘客的控制界面。總而言之,更大的屏幕可以給用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據了解新車將提供有多達5種交互方式,除語音識別、觸摸控制、生物識別和物理按鍵外,還包括業內領先的手勢交互功能。此外自動駕駛功能也是一大看點。拜騰首款產品上市時,將直接搭載三級自動駕駛功能。同時為了保障用戶的安全,拜騰成立了一個專門部門,由美籍華人AbeChen負責,這是一位全球頂級的數據安全專家,也曾參與了蘋果和特斯拉的創業過程。
市場和需求融合 開啟未來出行藍圖
現如今,汽車和手機通過屏幕釋放的科技勢能越來越多,但不同于手機的是,汽車無論從價格和安全性能上都要高于手機,而且在后期的相關產業的配置上,汽車產業要比手機復雜的多,所以消費者對于新型汽車產業的轉型要比手機慢熱的多。
根據規劃,拜騰的首款產品將于2019年下半年上市。這比蔚來、小鵬等新興造車企業的產品量產晚了一年甚至更多。
有人認為,在風口產業的布局上,一定要快馬加鞭,先入為主,否則只能跟在別人后邊吃骨頭。
但從市場釋放的消費需求來看,對于一個顛覆傳統汽車產業的新型汽車,顯然光靠科技助推是不夠的,雖然無論從政策還是產品導向上看,傳統汽車被淘汰已經是很明朗的事情,但在面對產品不成熟、消費者需求不旺盛、后期配置不全面等諸多產業的弊病下,電動汽車仍然需要一個和市場融合遞進的磨合期。
從近幾年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來看,雖然有眾多企業爭先恐后的布局新能源汽車,但在消費市場依然是冷門行業,這就需要企業在價格、產業、趨勢等方面加大營銷助推,同時在自身產品上也應該加強質量配比以迎合新消費趨勢。
也許這也是馮長革對市場把控的布局,產品上市晚一點,犧牲一些先發優勢也在所不惜,只有自建工廠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會讓他心里踏實。
而且從近幾年新車的發展勢頭來看,新造車團隊能走到現在的都是創業馬拉松第一陣營的玩家,實力都不俗,作為有著不少“混血”基因的拜騰團隊整個2017年的發展給外界都是不急不躁的節奏,從中文品牌名公布、南京建廠進度對外到最新的部分車型細節對外公布,都能感受到這個絕大部分核心員工都是來自汽車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多年從業經歷人員組成的團隊帶來的穩健風格。
電動車的進化在日新月異的進步,戴雷的創業故事也在進行時,究竟能不能顛覆你的世界觀,讓我們一起在量產過后見分曉!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龍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105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