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核心技術 占據產業中高端
時間:1月21日下午
主題內容:支撐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推廣;電機技術如何實現全球領先;汽車輕量化技術的最新應用;新一代電動汽車生產方式創新;電驅動一體化平臺的最新發展;新一代汽車智能技術與部件;核心部件企業與整車企業如何協調發展;如何建立有利于核心技術與部件創新的產業生態。
鐘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
七新: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功能、新裝備、新能源、新模式
新材料和新結構:輕量化,高強度鋁合金和碳纖維的綜合運用
新工藝和新裝備:探索整體壓鑄的模式
新能源和新功能:互聯網+智能化
新模式:研發模式和商業模式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二三四
一是創新驅動,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類型
二是雙輪驅動,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
三是好產品、好基礎設施、好商業模式,買得起、用的起、方便、可靠
四是四網融合,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人文網
國際高壓平均下的功率密度能達到 5-8 千瓦/公斤,部分電機做到 9-10 千瓦/公斤升,國內只做到 0.6-4 千瓦/公斤
余 平 精進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電機、電控、減速器三合一
徐 輝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電子副總裁
碳化硅提高功率密度 80%
Peter Rankl 大陸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
三核 VCU:CUM、DEM、FIM
張 彤 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TO
并聯式的混合動力:P0、P2、P3、P4
李俊田 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
講管理
戴立宏 蘇氏精密制造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失蠟熔模精密,基于平臺開發一款車,7 個月,700 萬人民幣
何君正 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總裁
輪轂電機:電耗降低 15%,電機到車輪效率 92%-94%
主題峰會 8 綠色共享引領城市交通變革 時間:1月21日下午 14:00-17:00 地點:芳菲苑一層 多功能廳 主題內容:未來出行變革趨勢與影響;分時租賃業務實踐與發展趨勢;構建良性的出行生態;構建多層次、差異化的共享交通與城市出行服務體系;交通體系變革所需的政策與法律法規調整;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對共享交通的推動等。
曹光宇 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
出行服務方式三大類:
一是汽車主機廠:戴姆勒公司的Car2go以及寶馬的I3
二是傳統租賃運營企業:神州公司
三是新興共享玩家:互聯網企業,美國 Zipcar
中國共享汽車覆蓋城市超過了 80 座,總量突破 8 萬輛,用戶群體達到 800 萬,每天 36 萬人次,市場規模 22 億
EV Card 60 座城市,運營網點 1 萬個,2.6 萬輛,會員數 180 萬
2020 年,分時租賃 100 萬輛,每天 1000 萬人次,市場規模 400 億
張柱庭 交通運輸部交通干部管理學院教授
政策法規
郭繼孚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
限行限購原因:私家機動車每年增長 20% 以上,道路增長 3% 不到
陳小鴻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
汽車電動化為交通節能減排和小汽車組織模式提供了新的機遇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目標和使命,是改變傳統小汽車個人擁有-個人使用的傳統模式,在出行者便利性和道路停車資源使用效率之間獲得更好的平衡
彭 波 普華永道思略特北京分公司合伙人
載物共享:共享物流車
車共享,內容個性化
共享汽車傳感器融合城市智慧交通
Joe Pattinson 寶馬中國移動出行服務總監
ACES 策略:自動化(Automated)、互聯化(Connected)、電動化(Electrified)、共享化(Services)
李如彬 寶駕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共享汽車分時租賃的共享經濟平臺,聚合多品牌的共享汽車運營商車輛資源,進行充分組合和利用,平臺化運作提高車輛資源的使用效率
王 浩 滴滴出行高級總監
2017 年滴滴城市跨城順風車達到了 848 萬次,10.5 億次座位分享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史晨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167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