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車子未動充電先行”,則是新能源汽車得以最大化普及的必然要求。
2018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預示著一年一度的“兩會”正式開啟。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今年的提案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出“加快基礎充電設施建設 助力綠色出行”。
支招充電難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快速發展,充電樁建設和服務卻未能跟上節奏。截至2017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約172.9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約80.1萬輛;而全國公共充電樁只有21.4萬個。這與我國提出的2020年新增480萬個充電樁(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
對此,徐和誼給出了破解新能源充電服務難題的方案。首先,要加快研發先進的充電技術,進一步編制、完善新建居民住宅、公建配套停車場(庫)建設規范、標準,科學估算車庫、車棚負荷需求做好配套供電設施改造升級。 其次,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建議由發展改革(能源)、工信部牽頭,設立專門的聯席協調辦公機構,建立協同推進機制。 再次,打通充電運營服務的后臺。“由行業機構推動構建充電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平臺,統一信息交換協議,有效整合不同企業和不同城市的充電服務平臺信息資源,促進不同充電服務平臺互聯互通。” 最后,在政策和資金上給與更多的扶持。“建議政府部門對充換電的新業態給予政策支持,對城區充換電設施建設用地的審批予以支持,并根據實際予以資金支持。”
充電基礎設施能否提供方便、快捷的充電服務,也一直都是用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重要考慮因素。正是考慮到這一因素,北汽新能源在充電配套服務領域重點布局,截止2017年底,北汽新能源對私建樁4.2萬個,對公建樁1.4萬個。同時,推出換電模式,投放運營106座換電站、5000臺換電車輛,打造“擎天柱計劃”。
何為“擎天柱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換電和電池再利用技術,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進行深度融合,構建集約、智慧、便捷的綠色出行生態,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保衛藍天,保護地球。
擎天柱計劃”具體將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6年-2017年),由北汽新能源、奧動新能源、出租車公司三方聯合共建換電站,初步組建公共出行運營平臺和梯次儲能運維平臺,組建以光儲能換電站為中心的城市級能源互聯網,建成換電站100座,運營車輛超過4000臺,實現梯次儲能電池綜合利用100Mwh(10萬度電)。
第二階段(2018年-2020年),以北京、廈門、廣州、深圳、蘭州、西安、昆明、鄭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臺和梯次儲能運維平臺,組建以光儲能換電站為中心的區域級能源互聯網,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臺,梯次儲能電池綜合利用1Gwh(100萬度電)。
第三階段(2021年-2022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及重點城鄉區域,組建以光儲能換電站為中心的全國范圍能源互聯網,建成光儲換電站3000座,運營車輛50萬臺,梯次儲能電池利用5Gwh。
據悉,“擎天柱計劃”的100億投資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其一,緩解電網壓力,5年可為國家電網節省用電1Gwh;其二,實現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5年可妥善處理退役動力電池5萬噸;其三,滿足環保需求,50萬臺出租車實現電動化,一年可減少碳排放850萬噸,相當于植樹3100萬棵。此外,分布式光儲換電站互聯網的建成,還將成為城市運營的重要戰略資源。
“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見未來,但是我們相信看到了他的趨勢。”處在十字路口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會實現多種能源并存。無論是“加快基礎充電設施建設”的兩會提案,還是北汽新能源堅持一手抓充電樁建設一手抓換電站共建的“擎天柱計劃”,都是為了解決充電里程焦慮難題。只有在政府和新能源車企的共同推動下,讓加電比加油更方便,才能早日實現新能源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的“中國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一劍飛虹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374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