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小鵬、零跑等新造車勢力融資風潮遠蓋造車運動,這些造車新秀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完超產品市場。
資本都是逐利的。這是傻子都曉得的道理。什么時候能賺錢、盈利?這是資方老板的第一追問,也是融資玩家的第一拷問。不管誰的路演、故事、模式多么美輪美奐,但比起盈利都會黯然失色。
新能源汽車什么時候能賺錢?待到爆品爛漫時!
什么是爆品?蘋果手機是爆品,2012年賣出1億多部,月銷800多萬部;小米手機是爆品,2014年銷量6112萬部,月銷500多萬部。
中國汽車領域,誰是爆品?除神車五菱宏光外,就屬長城的哈弗H6。
2017年12月,國民SUV哈弗H6創造55126輛的銷售成績,2018年1月銷售59133輛,而2017年度總銷量達506418輛,57個月銷量冠軍創造中國汽車傳奇。
按照傳統燃油汽車的最低標準來算,一款汽車沒有月銷10000輛的銷量,你都不敢說自己是主流汽車廠的。一款汽車商品沒有月銷過萬的業績,你都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要打造爆品。
誰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爆品?
目前答案是:空缺!
看看2017年全球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吧。非單品的北汽EC系列年銷量達到78079輛,月銷過6000輛;特斯拉Model S位列第二,去年售出54715輛,月銷不到5000輛;豐田普銳斯prime插電混動版年銷量50830輛,月銷過4000輛。如果按新能源企業2017年整體銷量來說,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剛過10萬輛,月銷8000多輛。
從北汽新能源、比亞迪新能源發布的年報來看,北汽新能源是連續2年盈利,比亞迪則是在港股上市中股價較高、市值較高、盈利性較好的。
如此看來,一個新能源汽車企業年銷10萬輛、月銷8000輛,才可能盈利;一款新能源車型月銷6000輛,才可能盈利,才敢說自己要打造爆品。脫離這樣的業績,說自己的戰略是打造爆品,無疑是意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米生態鏈是怎么定義爆品的?類目第一!
去年雙11期間,小米生態鏈百家中,有33個項類目第一!
按照小米方法論來看,定方向、找風口是打造爆品的頭等大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是國家明確支持和扶持的新興戰略產業,是趨勢,是風向,是風口,引無數資本和地方招商局競折腰。
新能源汽車真的能成為爆品嗎?小米方法論認為,市場要足夠大。大到什么程度?80%以上的用戶都需要。很顯然,按照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客戶群來分,只有不到3%的客戶需要新能源汽車,這個市場還需培育和開發,還需政策扶植。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成為爆品的第二個條件是頻次足夠高,包括使用頻次和消費頻次。新能源汽車作為大件大宗耐用品,不可能年年買,但可天天用,但比不過常用的筆、本、移動充電寶、插線板、茶杯等日用快消品。
能夠標準化是成為爆品的第三個條件。標準化能帶來規模化,規模化能帶來門檻。這一點,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能標準化、規模化,100多年前誕生的爆品級產品福特的T型車可以佐證。
現有產品有痛點是成為爆品的第四個條件。霧霾污染、石油危機,是傳統燃油汽車諸多痛點的其中兩痛,新能源汽車則是為此而生,必將勢不可擋。
產品有關注度是成為爆品的第五個條件。新能源汽車有關注度,但不等于具體的某新能源汽車產品有關注度。特斯拉、蔚來有關注度。是不是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有關注度,這就看各家的吆喝功夫了。
團隊足夠強,是成為爆品的第六個條件。干什么事,團隊不強都不行,看似廢話,實則不然。每一輪風口來了,為什么有的豬借風飛起來,有的豬未飛不起來,有的豬飛起來又被摔死,團隊強則飛的高飛的遠飛的久,最終安全飛回落地。
說了這么多,新能源汽車能不能成為爆品,似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自己能不能成爆品,除市場需求、現有產品痛點等客觀條件外,剩下的多是主觀條件,這就得問你自己,靠你自己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車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424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