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工信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檢總局聯合對外發布2016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即雙積分),有44家車企燃料消耗量未達標,其中國內企業有28家。
在燃料消耗量未達標的車企中,江鈴汽車、長城汽車、廣汽菲亞克、一汽豐田、華晨金杯、長安福特、東風裕隆、漢騰汽車、鄭州日產均榜上有名。其中,長城汽車的燃料消耗量負積分最高,達到234522分,燃料消耗實際值達到103.26%,而新能源汽車積分卻只有555分。
去年9月28日,五部委共同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熱鬧已久的“雙積分”政策正式落地,并規定從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此政策的推出旨在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長效機制,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原來限制車企排放的指標只有一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新能源汽車積分。這就是“雙積分”的由來。
雙積分落地 對車企有哪些約束?
1、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2. 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根據規定,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可以結轉或者在關聯企業間轉讓。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量正積分可以依據本辦法自由交易,但是結轉有效期不超過三年。
積分能結轉轉讓 也能“寅吃卯糧”
燃料消耗量積分未達標,可以通過結轉、關聯企業(如江淮大眾)轉讓、新能源汽車積分抵扣等方式滿足要求。如果新能源汽車積分未達標,就只能通過生產新能源汽車或者購買積分來解決。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積分更為重要。
那么,車企如何抵償新能源汽車積分呢?政策給出了兩個辦法:一種是向其他車企購買正積分,另一種是用下一年的積分來抵消。不過,由于下一年的情況不好預估,業內分析,車企應該不會選擇“寅吃卯糧”這條路,而更多會選擇購買積分來走出困境。
迫于雙積分壓力 車企紛紛玩“閃婚”
玩“閃婚”成立合資公司,是一些車企應對“雙積分”想到的解決方案之一。
信心的讀者會發現,自雙積分政策消息出來之后,車企間的“聯姻”突然間就多了起來,尤其是以生產電動車為主的車企,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成了傳統車企搶手的合作對象。哪怕只沖著那些新能源積分,原本的汽車制造大佬也不得不垂涎三尺地紛紛伸出了橄欖枝。
比如,大眾一馬當先找到了江淮,雙方在合肥合資生產純電動車,目標新增年產能10萬輛,這下子積分可以說是不用愁了。
戴姆勒也緊追其上,與北汽達成了新的框架合作,共同投資50億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
德國車企ABB三巨頭中的寶馬也不甘示弱,與長城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欲通過建立合資公司推動電動版MINI國產計劃。
其他“閃婚”的還有:福特舍近求遠,竟然放棄了長安與眾泰合資生產純電動車;東風汽車與雷諾-日產聯盟簽約成立合資新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再說幾句
與其說是外資品牌忽然大幅提升了對新能源市場的興趣,倒不如說是“雙積分”政策即將實施的壓力使然。
無論是大眾、福特還是雷諾,目前都很少有新能源車投放在中國市場,“雙積分”政策一旦施行,這幾個品牌都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因此,自身新能源技術家底并不雄厚、難以短期推出大量產品的大眾和福特,選擇了與江淮、眾泰這樣體量不大,卻有較多新能源車銷量的品牌合作。雷諾-日產聯盟在新能源方面有較強的技術積累,與東風這樣產能雄厚的企業結盟,也是情理之中。
中國的古人在婚姻方面講究門當戶對,而眼下中外車企之間的閃婚更看重的是互補——缺啥補啥,跟中國的飲食文化很貼近。每一樁“跨國婚姻”的背后,都赤裸裸地寫著一模一樣的兩個字:利益。至于感情,甚至所謂的愛情,并不是企業老總們要考慮的,畢竟,那些都屬于奢侈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轱轆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539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