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五花八門的新能源汽車,哪種動力型更適合?是擺在消費者面前、急需認真研究和對待的問題,以免投資”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去年舉辦的一個汽車界高端交流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在闡釋他將在”十二五”計劃里起草關于如何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本思路時,將三種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分配給三種不同的車型,即:”混合動力主攻大客車,純電動主攻小型轎車,同時燃料電池技術繼續不間斷地投入研究,……”。
這里有一張日本《下一代汽車發展戰略(2010)》中公布的”各類車輛電動化適應性概念圖”,細看與歐陽明高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
圖中縱坐標表示車輛的總質量,橫坐標表示車輛的續駛能力,并以顏色劃分了4個車輛適應性區域,作為未來20年各類車輛電動化適應性概念。其中:
(1)暗紅色區域(總質量小、續駛能力短)屬于市區使用環境,車型為一部分小型客、貨車和極少部分公交車,可將純電動(EV)汽車作為主流發展。
(2)黃灰色區域(總質量有所增大、續駛能力提高)屬于市區和郊區使用環境下的小型客車,可以將小型汽油混合動力(HV)汽車作為主流發展。
(3)深灰色區域(總質量有所增大、續駛能力更高)屬于市區與郊區使用環境,車型包括一部分小型客、貨車和公交車,可以將柴油混合動力(HV)和柴油外充電純混合動力(PHV)汽車作為主流發展。
(4)其它區域范圍(總質量更大、續駛里程更長)屬于城市之間的長途使用環境,車型除一部分小型客、貨車之外,主要包括大中型貨車和長途客車,仍然適合發展傳統動力的內燃機(包括:清潔燃料)汽車。
此外,日本在《下一代汽車發展戰略(2010)》中預測,將來(2030年以后)長途客車和物流配送載貨汽車將會以電動汽車為主流;中距離運輸車輛將以燃料電池或氫燃料汽車為主流,并輔以其它環保型替代燃料;長距離運輸車輛將以高性能(大幅提高傳動系統效率)的內燃機汽車為主流,同時廣泛應用其它環保型替代燃料。
個人觀點:
(1)發展電動汽車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需要,但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間,僅適合在城市小型客貨車和特種用途車輛上推廣。
(2)在傳統內燃機(包括:石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生物柴油、合成燃料、甲醇、二甲醚燃料等)的基礎上發展混合動力汽車,既可以收到節能減排效果,又可以大幅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性。
(3)混合動力汽車在長途運行條件下使用,可以像傳統汽車那樣不受續駛里程的限制??梢哉f,只要有內燃機汽車存在,混合動力就會成為必然并與之相伴。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日本企業策劃咨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63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