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北京率先發布了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國內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開始破冰。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推出《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并表示上汽和蔚來汽車已經獲取牌照,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相關研發、定型實驗加速啟動。
3月中旬,《重慶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出臺,表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需求越發明顯,相關測試細則越來越完善。
一、基本現狀
為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盡快落地,英偉達、大陸等企業已向自動駕駛投入數十億美元,德國、英國陸續開放了公開道路測試。美國加州已經為55家整車企業、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發放牌照,Waymo更是購買批量克萊斯勒的車企在美國亞歷桑那州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和示范。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商用化探索應用進程的加快,國內主流企業長安、吉利、百度等也基本上都達到了PA(部分自動駕駛)水平,簡單點來說,基本上達到L2或L2.5級水平。國內自動駕駛汽車公開道路測試試驗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重慶陸續發布了《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管理細》。
那么,三地的自動駕駛路測法規有何差異呢?
二、差異性分析及影響
結合國家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文件,北京、上海、重慶各直轄市的政策整體雷同,明確了測試管理機構、測試車輛、測試主體、測試路線等不同主體的功能,梳理并明確了自動駕駛車輛的功能檢查,提出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的內容方向,自動駕駛汽車保險金額要求等。
自動駕駛公開道路開放測試偏向于公益性,更多是為了推動自動駕駛功能汽車上路測試研發、定型實驗以及商業化應用。那么,均有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基礎的北京、上海、重慶直轄市,相繼出臺的管理辦法差異性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主要從測試車輛、測試監管、測試主體、測試路線和測試規程五大方面進行進行梳理分類和研究,重點對各直轄市公開道路測試路線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測試車輛
目前而言,據智電君對產業的分析,上海完成了上汽、蔚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封閉測試,并且發放了牌照;北京已經測試完成的單位僅為百度,車企數量不多可能源于受限于5000公里封閉測試里程的要求;重慶暫時只是發布了管理細則,但測試的汽車企業可能會有長安、百度、東風、廣汽等,畢竟重慶豐富的道路場景、稀缺的牌照或將是“誘餌”、第三方機構的行業影響力等。
2、測試監管機構
國家工信部管理辦法僅是指明了第三方監管機構,相應地,北京、上海、重慶的監管單位均是指向第三方機構。北京的第三測試機構現在已經明確為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由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上海委托上海市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為第三方管理機構,由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牽頭管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協同。
重慶則提出了“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可作為第三方機構”的說法,對于重慶具備資格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而言,政府可能更多考慮“回歸市場和技術競爭”,但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是國家《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項目》的承擔單位,近期也是發布了“智能汽車指數”,行業影響力、軟硬件實力更占優勢。
北京 | 上海 | 重慶 | |
測試監管單位 | 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市制造業創新中心(智能網聯汽車) | 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機構 |
牽頭單位 |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 | 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 |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資質及行業影響力頗強,可能為牽頭單位 |
參與管理單位 | 京冀地區通信、汽車與交通產業的部分企業參股 | 聯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北京星云互聯科技、上海波塔奇汽車 |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或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可能會先后成為監管單位 |
綜合上述,可以判斷北京、上海的測試監管單位為一家,但是為“1+N”單位的管理模式,重慶的測試監管單位為兩家,可能為“1+1”或者為“1+(1+N)”的模式。對于北京市而言,千方科技是專注于智能基礎設施或智慧路網建設的企業,略為缺乏智能汽車領域的支撐;上海市的上海國際汽車城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實業投資、控股、參股、資產經營,資產管理等,更多傾向于產業招商引資等商業化運營;重慶市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則是更多著眼于智能汽車相關的研究,基礎設施、通訊等需要關聯企業協同。因此,在實際的推行監管中,北京、上海、重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3、測試主體
國家工信部、北京、上海均提出了“中國國內登記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要求,唯獨重慶沒有做特別的要求,這可能是考慮到給國外車企于中國自動駕駛測試的潛在需求,某種程度上也是兼顧了國際車企品牌檢測測試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國內外車企均發力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的產業化,高速道路的測試需求比較旺盛,但是對于自動駕駛汽車自身而言,一是作為新生事物,產品技術成熟度待提升,二是安全保障擔憂,高速路上要么不出事故,要么就出大事故,交通管理部門壓力山大。
由于工信部與重慶市推進部市合作戰略,《重慶市推進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項目實施方案(2016——2019年)》,覆蓋兩江新區的禮嘉社區環線、金渝大道―機場內環高速、繞城高速(禮嘉立交―北碚隧道―渝宜立交―黑石子互通―東環立交―人和立交―北環立交―禮嘉立交),詳見下圖。
那么,重慶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項目,是否會開放高速路或者內環快速路卻是吊足了主機廠的胃口。
4、測試路線
關于測試路線,北京在3月份發布自動駕駛臨時牌照的時候推出了系列公開測試道路的情況,測試道路全部布局在五環以外,原則上規定了前期測試道路的車輛通行數量少、居民住房密度低、人員通行數量少的要求,總計開放了33條道路約105公里。
上海本著高安全性、低風險性的原則,選擇了5.6公里的道路作為開放的首條自動駕駛道路,同步在籌建具V2X功能的智能化道路;而重慶市道路普遍具復雜特征,首先開放的道路或將是禮嘉社區環線、畢竟V2X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人、車相對較少,還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近。
綜合上述,國外UBER事件多少還是會影響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項目的推進,但是開放的測試道路原則上會優先選擇人車均少的城市道路。為進一步提高公開測試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應該考慮V2X路側設備、車載終端的應用,以提升公開道路安全測試;另一方面,需要考慮測試路線場景的豐富性和可延展性,保證未來公開測試道路自動駕駛車輛的總容量和上路測試項目組合的靈活性。
5、測試規程
關于測試方法體系,北京出臺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上海則既不發布測試規程,也不將之提供給測試主體單位,這讓測試規程蒙上了更多的神秘感。對于重慶而言,測試規程暫時尚未出來,但可能會是行業的亮點,畢竟重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景豐富,路況相對典型和復雜,且是有兩個本土的“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競爭,預計測試規程不會太容易。
其它方面,國內已經亮相的區域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管理細則,相對而言是越來越完善。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員工作強度則是做了明顯要求,上海和重慶均提出了每工作2小時休息半小時的彈性工作制度;對于不可預知的事故認定,北京確定了“測試駕駛員依法承擔交通事故責任”的要求,上海和重慶“分情況而定”似乎更進一步。
總體而言,當前國內外高級自動駕駛產品技術尚不成熟,L3、L4產品更多處于測試驗證階段。而國內各區域發布自動駕駛公開道路細則的初衷和核心在于:確保公開測試安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進步;開放姿態擁抱智能網聯汽車。
但是,國內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仍面臨著技術、法規、法律等問題的困擾,需要不斷迭代和完善。北京率先出臺細則,無疑是區域放開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的無形推手,對自動駕駛測試及產品技術更新升級的意義重大;上海和重慶進一步完善的管理細則,更多是強調了測試安全的理念,如參考《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相關強檢項目的要求,又如測試駕駛員的培訓和嚴格的工作時間限制的要求;重慶管理細則某種程度上還體現了寬容開放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如測試主體不限于國內外主機廠,又如擬定規劃的測試道路基本上覆蓋了V2X設備,自動駕駛車輛公開道路上路只差法規流程、測試主體進入等實質流程。
三、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的展望
從自動駕駛技術層面來看,國內外技術水平差距不太大。但是從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程來看,我國仍然滯后于歐美日等國家,尤其體現在開放道路測試上。以英國為例,其2015年1月和7月陸續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道路:無人駕駛技術規則綜述》和《無人駕駛汽車發展道路:道路測試指南》,鼓勵自動駕駛技術在英國公共道路上測試,就測試工作的規范和安全提出了相關要求。
盡管英國同中國公開道路測試的準入政策條件不同,進展也不一樣,但是安全規范相對一致,也意味著我國將針對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資質、道路測試安全、測試車輛安全技術提出嚴格要求。
1、道路測試安全始終保持在第一的位置,測試機構和監管機構須肩挑重擔。在自動駕駛汽車公開道路測試時,遵守現行道路交通法規仍是前置條件,需要測試機構和監管機構聯動采取系列措施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風險降至最低。比如,測試機構應制定詳細的測試工作流程,投保測試車輛和測試駕駛員等;測試監管機構明確并限定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道路的交通條件、環境條件、時間要求,以及測試過程中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監控、評估;甚至于明確測試過程突發的應急救援的處理機制。
2、自動駕駛測試的駕駛員需求要量質雙增長。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落地,公開道路測試試驗是繞不過的坎,相關的測試試驗內容多,測試駕駛員在無人駕駛商業化來臨前需求大;另一方面,測試駕駛員的資質要求也是極高,除了優秀的駕駛經驗外,還需要在自動駕駛封閉道路和專用車道上擁有大量測試積累;更需要熟悉并理解自動駕駛系統的功能及其局限性;能夠提前準確判斷、或者預判人工接管車輛的時間;需時刻保證測試車輛在手動模式和自動駕駛模式下的安全運行。
3、測試車輛的安全技術要求大幅升級,封閉場地測試驗證為基礎,遠程安全監控不可或缺。對于申請上公共道路測試的測試車輛應符合國家《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要求,并提前完成相應的封閉場地測試工作。在測試過程中,既要有自動駕駛系統發生故障或失靈時的安全解決方案,同時測試車輛自動駕駛系統須接受安全監控,以避免測試車輛不會對其它交通參與者帶來危險或影響。
四、發展建議
目前,國內公開道路自動駕駛測試項目炙手可熱,各區域或將加速效仿。為進一步規范自動駕駛測試的安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進步,對智能汽車行業提出如下建議:
1、國家加快出臺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規范和統一各地基礎性測試規程和項目要求,同時推動各地發揮自身特色,力爭優勢互補;
2、國家有關部門加快開放自動駕駛高速公路測試的可行性研討和專項立法。
3、結合國內各區域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項目,有條件地推進自動駕駛數據共享,加速推進自動駕駛的技術創新和落地應用進程。
4、建議國內各地區推動公開道路測試準入的測試結果互認機制,以避免測試主體重復測試驗證及減輕測試主體試驗負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642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