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共享汽車領域“先驅變先烈”的實例不少,但資本、車企依舊蜂擁而來,共享經濟究竟有何“魔力”?
仆后繼“人”真多
共享經濟“充滿魔力”,吸引著眾多企業前仆后繼。
近期,國內外多家共享汽車公司被曝“停止運營”,但這一領域依舊異常火爆。國際上,6月下旬,共享汽車行業老大哥——巴黎共享電動汽車AUTOLIB剛剛宣告停運,雷諾和PSA兩家車企旋即“補位”——在巴黎推動自己的共享出行服務。盡管大眾集團的電動汽車被多家第三方公司用于共享服務,但大眾仍宣布在2019年推出自己的純電動汽車共享平臺——WE。
在國內,共享汽車前仆后繼的現象更加明顯。友友用車、EZZY兩家企業倒閉在前,易卡綠色掛牌轉讓在后。緊接著,上線不到一年的麻瓜出行宣布停止運營。恰在此時,有媒體報道稱,僅今年上半年共享汽車行業融資項目已有9起之多,涉及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
然而,被資本看好,讓企業前仆后繼的共享汽車現實情況又如何?
待解難題也不少
如何改善用戶體驗?如何實現規范化運營?甚至如何實現盈利?諸多問題正考驗著共享汽車運營者的智慧。
共享汽車的用戶體驗亟待提升。從運營層面看,大部分共享汽車實行站點化運營,無法實現隨取隨還。有業內人士向《選車網》吐槽稱:“把車開到我想去的地方了,發現不能停車。還要再開兩公里,然后打車回來,有必要嗎?”從使用感受看,不少共享汽車維護差、內部骯臟,這種情況在國內外都非常普遍。難怪有媒體報道稱:“總把用戶體驗掛在嘴邊的人,你們真的體驗過自己的產品么?”
享汽車維護監管困難。《人民日報》發文指出:“共享汽車面臨的運營維護和監管真空地帶:比如在車里睡覺等不良衛生習慣、拿共享汽車練車導致剮蹭、逃避違章罰款等。”據悉,上海市率先出臺了《上海市小微型客車分時租賃管理實施細則》,該細則將于2018年7月15日起施行。應該說上海市為共享汽車的規范化管理開了好頭。
重資產模式盈利難。目前,重資產是共享汽車行業的現狀。據了解,除了汽車制造商參與打造的共享汽車平臺外,由第三方運營的汽車共享企業,多數采用自己出資購車、組建車隊的重資產模式。專業人士指出:“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汽車還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眾多資金引入給了企業布局投放的資本。目前,整個行業處在虧本培養用戶消費習慣,拓展市場階段,能夠實現盈利的企業并不多。”
盡管在“實操”層面還有不少問題“待解”,但政策、市場“雙輪驅動”令共享汽車充滿“魔力”。
汽車共享“有魔力”
政策支持、需求拉動,共享汽車“施展魔力”,新能源市場快速下沉。
政策鼓勵,汽車共享成為新“風口”。國家層面,2017年8月,交通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充分肯定了共享汽車的積極意義,并明確指出對共享汽車涉及的車輛停放、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應給予扶持。地方層面,越來越來越多的城市要求網約車必須為新能源汽車。公共政策釋放積極信號,吸引資本紛紛涌入“風口”。
共享汽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痛點。一方面,實施限行限購政策的城市越來越多,共享汽車確實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共享汽車為有駕照未購車的群體提供了練手的機會。市場需求潛力無限,讓資本和企業嗅到巨大商機。
共享汽車成為新能源下沉的重要手段。“雙積分”政策落地,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企業壓力陡增,而一二線城市對新能源車的需求漸趨飽和,三線及以下城市廣大市場尚待開發。當前,除了分時租賃公司“消化”了大量新能源車之外,網約車平臺的新能源車也越來越多。
專業人士告知《選車網》:“一方面,部分企業把新能源車賣給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分時租賃平臺,既開拓了市場,又拿到了新能源積分;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與網約車平臺合作,使得消費者只有購買新能源車型,才能在當地平臺注冊運營網約車。”在推動新能源車快速走向普及化方面,共享汽車功不可沒。
談到可持續發展,該人士指出:“盡管目前汽車共享平臺在賬面上沒有盈利,但由于有政府補貼,或車企入股,實際上部分平臺虧損很小。而相對于暫時的虧損,投資方更看重的是未來的‘市占率’。因為不管是網約車牌照,還是分時租賃的市場份額,對于平臺、車企或是資本方來說,未來都是利潤。”由此可見,利潤才是共享汽車最大的“魔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管老師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258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