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30開始,吉利、戴姆勒兩家前后官宣了成立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的消息。
合資主體是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集團(新業務)有限公司,分別是戴姆勒和吉利聚焦出行業務和新業務的新興業務板塊。
該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杭州,雙方持股比例為50∶50。計劃在中國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高端車型將包括但不限于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初期車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S級車、E級車、V級豪華多功能車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未來也將使用吉利集團旗下高端純電動車型。
朋友圈立即被刷爆,“強強聯手”的點評隨處可見。
仔細想來,“強強聯手”只是公眾對商業合作新聞通稿式的條件反射用語,具體到這樁合作,既不是強強聯手,也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50∶50平等的合作。
為什么?
遠不是強強聯手
作為汽車生產生,戴姆勒在全球豪華車市場是無可爭議的強者,是No.1;吉利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是強者,是No.1,在中國所有乘用車企業中排名第四,也絕對堪稱強者。
但此次合資的領域是出行,在中國市場的出行業務,雙方都不是強者。這個事情有點像讓梅西、C羅組隊去打足球電競FIFA Online,不一定干得過高中生。
戴姆勒不僅不是強者,其在中國的專車、網約車還沒有開展業務,堪稱菜鳥加弱雞。官方新聞稿中提到“目前,戴姆勒為中國47萬余名用戶提供自由流動式汽車共享服務即行car2go和站點式汽車共享服務Car2Share隨心開,其已完成了累計超過2000萬公里的共享出行里程”,但car2go和Car2Share都屬于分時租賃業務,使用車型是smart,無論服務模式還是檔次定位,都與“高端專車出行”幾乎毫無關系。
加一句題外話,即便是分時租賃業務car2go和Car2Share,在中國開展得也是舉步維艱,連戴姆勒內部人員都對《汽車商業評論》承認“太不接地氣了”,這是另一話題此不贅述。
再看吉利,比戴姆勒好一些。官方新聞稿稱“在全國28個城市投放超過2.9萬臺純電動汽車,擁有超過1700萬注冊用戶,APP應用端日均活躍用戶超過100萬,每日實際成交單量超36萬單”。
吉利有專車業務,但這個業務規模與行業巨頭滴滴專車不是一個數量級,與二線競爭對手神州專車、易到用車等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專車業務上算不上強者。
其次,雙方新合資公司定位是高端專車出行服務,從使用車型也能看出,該領域對吉利、對曹操專車來說也算是個小空白。
很難平等的合作
股比政策剛一放開寶馬就決定提升在華晨寶馬中的股比至75%的事實告訴我們,合資雙方很難像50∶50的股比那樣地位平等。
與大多數汽車生產合資企業不同,在這個出行合資公司中,中方吉利應該能占據主動。這從公司總部放在杭州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根本的原因如上文提到的,戴姆勒在中國的專車業務為零,還是一張白紙,分時租賃業務來中國2年半了還是舉步維艱,沒有任何成功經驗。
相比汽車制造,專車出行是一種服務,人的因素、運營的因素甚至文化因素要重要得多。即便全球網約車祖師爺Uber在中國都干不過本土競爭對手,更別說幾乎零經驗的戴姆勒了。“不接地氣”可謂跨國公司在這個領域難以成功的要害。
“初期車型包括梅賽德斯-奔馳S級車、E級車、V級豪華多功能車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或許算是對戴姆勒在經營主動權上的一種補償。
吉利因為從2015年就開始運營曹操專車,在專車出行業務上累計了不少實戰經驗,可以為新合資公司帶來價值。其他的不說,如何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拿下運營牌照,沒有本土公司的話,外資公司要艱難得多。
但新合資公司的負責人不一定來自吉利,很可能來自外聘。《汽車商業評論》幾個月前就了解到吉利與戴姆勒成立出行合資公司并在尋找CEO的情況,某新能源汽車企業高管和某出行公司高管都在邀請之列,但至今這一職位人選仍未確定。
從業務定位、車型選擇上來看,新合資公司也將與car2go、Car2Share、曹操專車分別獨立運行。
但無論如何,這是吉利今年年初收購戴姆勒9.69%股份以來雙方首次實現合作,意義重大,超出具體業務層面。
出行新勢力需謙卑
汽車制造業會對新進入的外行持警惕和質疑態度,近年來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大舉進入汽車制造業都會受到不小拷問。
對出行領域來說,吉利、戴姆勒和樂視、寶能、恒大是一樣的,入侵了一個原本不屬于自己的領域,雖然這個領域也與汽車相關。當然不止是吉利和戴姆勒,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有進入出行領域的動作和計劃,其中上汽、北汽、力帆已經頗具規模。
汽車制造商常提醒外來者敬畏汽車,現在也輪到他們敬畏出行,雖然這個新興行業出現的時間很短很短。專車出行本質上是互聯網與傳統打車業務結合的產物,互聯網企業更具優勢,汽車企業要順利轉型并不容易。
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規律,汽車制造商們普遍同意90%以上的造車新勢力會消亡,那同樣風起云涌的出行新勢力呢,會幸存幾家?
面對滴滴這樣強大的對手,吉利和戴姆勒都需要更努力,“活下來”確實是第一階段比較務實的目標。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900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