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交付是傳統汽車廠商中不成文的規定,不僅如此,部分車型在上市發布會的當晚或者之前的一兩天,就已經存在交付現象。然而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出現,這一條潛規則已經不再存在。
2016年,造車新勢力品牌如雨后春筍般瘋狂生長,新出現的全新品牌竟多達400多個,這嚴重挑戰了我們對汽車主機廠門檻的認知。就在2016與2017兩年時間內,光品牌發布會以及產品發布會就有百余場,并且發布的產品也不下幾十款,但是在大街上碰到他們的概率卻屈指可數。
目前在造車新勢力中有能力造車的廠家僅有14家,其中通過收購資質造車的有威馬汽車,拜騰汽車以及電咖汽車。獲得雙資質的全新新能源造車車企有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國能新能源,云動新能源以及長江汽車。最后我們再來說一說,依靠代工體系的品牌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新特汽車以及理想制造。
其實很多人不太理解代工造車,認為代工造車的話是自身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具備自身建廠生產的能力,再或者是一種騙局,其實這樣的理解有失偏頗。電車插座來說一說代工造車的好處,代工造車的主體一般為傳統車企,他們對于汽車制造,品控,調校以及供應鏈體系,他們都有十足的經驗,這比自建工廠新招工人來說風險會低很多,也會車主有一定的保障。并且如果自身沒有生產銷售資質的話,也是一種互補。
我們再回歸到交付的主題上,由于今年才是新勢力造車的交付年,所以電車插座來盤點一下2018年的交付情況。整體來說,今年的交付情況,超出了電車插座的預期。至6月份蔚來es8交付開始,緊接著前途k50,威馬Ex5等車型接踵而至,所以說今年的交付情況總體來講比較樂觀。但反而言之,共有400多家新勢力造車企業,然而交付的企業僅僅有著十余家,這不禁讓我們打一個冷顫,因為真正造車的企業究竟有多少?這個比重究竟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
而新勢力造車面臨更大的挑戰,并不是來源于自己,而是來源于市場,首先他們的產品是否可以經得起消費者的驗證,其次,他們有什么實力與傳統汽車廠商相抗衡?最后他們的經銷商體系管理網絡售后體系等是否完善等問題,也是新勢力造車企業們最大的挑戰。
最后一個鄙視鏈循環的笑話來結尾。話說在新勢力造車中,交付了產品的廠家,鄙視剛剛獲得資質的廠家;,剛剛獲得資質的廠家,鄙視剛剛發布產品的廠家;,而剛剛發布產品的廠家,鄙視還在玩概念的廠家。而還在玩概念的廠家,確有鄙視已經交付產品的廠家,認為他們產品沒有新意概念沒有新奇。事實上,我們經常批判他們,浮躁的風氣,但是換一個角度想,他們是否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另一種色彩?也有望突破大家對汽車的認知呢?讓天馬行空的想法變成現實也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33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