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北汽新能源的產銷快報引起了行業內的普遍關注,數據顯示,2019年1月北汽藍谷共生產新車142輛,同比下跌98.17%,銷量為4512輛,同比下滑43.66%。
此份快報一出,立馬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因為北汽新能源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一直具有范本意義,比如在去年乘用車市場出現18年來首次下滑,車企各個喊“冷”之時,北汽新能源依然取得了全年15.8萬臺的累計銷量,同比增幅達53.11%,而這也是北汽新能源連續第6年占據新能源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
不過1月份北汽新能源銷量不增反降甚至直接腰斬,反差直大不禁讓人唏噓。尤其是其在新年首月產量僅有142臺更讓人懷疑北汽新能源是否遭遇了什么變故?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產量和銷量的巨大鴻溝,除了意味著廠商在有意去庫存,進行技術性削峰平谷之外,還有可能是產品體系競爭力出現了問題。
那么其原因到底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北汽新能源技術性減產,從而推進產品矩陣升級轉型。要知道北汽新能源雖然在新能源市場一直是銷量第一,但其中售價5-6萬區間的EC系列卻占了60%的銷量,這意味著低端車型占了北汽新能源總體銷量的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市經過前兩年的高補貼發展之后,如今競爭已愈發激烈,不僅各傳統廠商向新能源市場投入重金,而且造車新勢力也層出不窮。以往靠造“政策車”拿補貼的新能源車1.0時代逐步向更具含金量的新能源2.0時代過渡。這意味著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在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方面都要更具競爭力。而這也對北汽新能源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提出更高要求,北汽新能源需要時間來消化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期的陣痛。
此外,在國家政策層面,新能源補貼力度也在逐步縮小,有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國家和地方補貼降幅或達30%,受此影響新能源廠商或漲價或自己補貼才能維持產品的普適性。而補貼減少顯然會對北汽新能源產量和銷量下滑產生影響。
當然,以上因素意也味著北汽不得不進行轉型升級,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因此減少低端車型的產量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時,來自北汽新能源內部的人士的言論似乎也可以印證這點“現階段按照“高質量發展”思路,電芯資源需要向高品質的新產品傾斜,因此我們(北汽新能源)在主動控制和調整電池配套”。而包括高能量密度的高薪更電芯資源供貨不足也直接限制了北汽新能源的產能。這意味著售價更高的北汽新能源EX和EU系列將得到優先保證。
盡管主客觀因素很多,但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面對更多的入局者,北汽新能源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就拿起1月份推出的純電SUV EX5來說,眼下就面臨包括比亞迪宋EV500、上汽榮威ERX5以及吉利GSe在內的多款同級競品的打壓,同時也對產品的品質和售后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未來,隨著北汽新能源低端車產量減少,其未來銷量壓力也顯而易見。
而根據規劃,2019年北汽新能源還將推出包括EX3、EC5、EU5 R600、EU7在內的多款新品,這在加速北汽新能源產品升級的同時也有望為北汽新能源銷量攀升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北汽藍谷懂事總經理鄭剛因身體原因離職。而1月銷量的同比暴跌更使得北汽新能源管理部部長馬仿列的接任變得“亞歷山大”,處在風口浪尖,考驗的將不只是產品的技術還有領導的藝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698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