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要自己造車,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從無到有,從點到面的汽車產業鏈布局,恒大只花了一年不到的時間,這速度目前可能也只有它可以做到。
說起恒大造車,不能缺席的就是FF。畢竟,恒大是通過與FF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把要造車的事情擺到大眾面前。
他們的開頭就像所有的年輕情侶一樣,充滿著信心、希望以及沖動。但結局又如同眾多情侶那樣,過了熱戀期就不再能用愛包容一切。于是,結局大家都知道。2018年12月31日,一年的最后一天,分手了。如今,FF風波不斷,量產還沒有什么頭緒。而恒大,逐漸顯露出背后的野心,開始在造車大道上奔馳。
甩了FF,恒大沒有失意,還多了許多“新歡”。
2019年1月29日,恒大宣布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柯尼塞格成立一家致力于研發和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1月15日,恒大斥9.3億美元收購一家總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隨后恒大注資1億元成立恒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服務。
此前,恒大還布局了經銷商一環,2018年9月,恒大以144.9億元價格獲得廣匯集團40.964%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時間 | 行業 | 企業 | 布局動態 |
2018年6月 | 新能源汽車 | Faraday&Future | 恒大健康以67.47億港元全資收購香港時穎,成為FF最大股東。 |
2018年9月 | 汽車經銷商 | 廣匯集團 | 恒大以144.9億元價格獲得廣匯集團40.964%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
2018年12月 | 新能源汽車 | Faraday&Future | 恒大健康與賈躍亭控制的FF達成了重組協議,持有32%的FF優先股權(優先股東對公司事務無表決權),并100%持有FF香港 |
2019年1月 | 新能源汽車 | NEVS | 恒大健康9.3億美元并購瑞典電動車企NEVS。 |
2019年1月 |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 恒大智慧充電科技 | 恒大注資1億元成立恒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 |
2019年1月 | 超跑制造商 | 柯尼塞格 | 恒大宣布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柯尼塞格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 |
恒大集團汽車行業布局
恒大在汽車板塊上,總投入已經超過了200億人民幣。更精準一點的數據是,許家印已經豪擲283.53億元打造“汽車王國”,產業分布幾乎覆蓋了整個汽車產業鏈,恒大的造車步伐正在加速。
為什么恒大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切入汽車行業,其實里面的邏輯很簡單。正如許家印所說,汽車是一個大產業,造汽車是一個需要深厚技術積累的過程。如果還要從無到有,從零到壹去發展汽車產業,那么恒大所要耗的時間要比想象中要長。
而現在,其實留給恒大試錯的時間很少了。
恒大是行外玩家,但它相對于早在幾年前就發力的眾多造車新勢力,擁有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雄厚。恒大只有通過資金,快速打通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渠道,打入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9年1月29日,恒大宣布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柯尼塞格擁有輕量化、動力驅動系統、電氣化、智能駕駛等領域技術。恒大與柯尼塞格組成合資公司,獲得的是汽車技術專利與品牌專利。
俗話說得不無道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買技術”看似簡單粗暴,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方法能大大降低技術的研發成本與時間,加快恒大在汽車板塊的布局。
而在之前收購NEVS(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發布的電動汽車品牌),恒大得到的是主機廠實體和生產資質。這跟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情況相似,不久之前車和家收購重慶力帆也是力求那一個生產資質。
盡管恒大在開始的時候,耗費了一段時間去談了一場“錯的戀愛”,但是通過“買買買”的方式,它能在相對來說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快速完成全線布局,追趕其他玩家。
恒大“買買買”的打法可以鋪平它的造車之路嗎?
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關于房地產大佬們都趕著來造車的文章,提及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地產商都急尋下一個產業轉型的出口。
從前,巨大的市場紅利促使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強大崛起。如今,市場、經濟收益、政策等等因素都在一步步束縛著這個行業。大家都說,房地產行業現在是從一個個項目時代向產業時代跨越的時候。
一年前,許家印就告訴過大家,恒大下一個進攻的產業必然是大產業。他說道“如果投個兩三千萬的,那是小產業。比如新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干細胞,互聯網,在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去探索。”所以,他來到了如今仍然站在風口的新能源汽車領域。
創立至今,22年來,恒大一直在不斷調整自身的戰略決策,一次次鞏固自己的“護城河”。
根據對外披露的消息,恒大統共做出了7次重大戰略決策。近兩年來,恒大連續調整了重大戰略決策。2017年提出的以民生地產為基礎,金融、健康為兩翼,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發展格局,進行多元化布局;2018年轉變為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兩翼,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在恒大嘗試多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通過“買買買”的方式來構筑自己的“護城河”,這并不是在恒大身上第一次出現。
對于像筆者這樣年輕的“老廣”來說,注意到恒大并不是因為它的房地產“王國”,而是它在足球圈高調地“砸錢”。
當時候,還是中甲級別的廣州恒大,在“老廣”的心目中它的實力是比不過“廣州富力”。但這都不是問題。憑借恒大的“砸錢”,一邊招攬國腳級的球員,一邊引入強勁的外援。當時恒大這一系列的舉動,看似有點“錢多人傻”的感覺。
但后來恒大足球擁有現在這樣的成績,足以證明恒大在那時入手是“明智之舉”。當初引入的那些球員,變成了恒大足球的“護城河”。
如今,恒大的造車之路似乎是復制了當年闖入足球圈的打法。只不過,現在并入麾下的車企能不能建起恒大造車路上的“護城河”,結果還是有點懸。
在文章前面筆者提到,恒大通過收購等方式來獲得技術、資質以及廠房等資源,但無論是柯尼塞格還是NEVS,這兩個企業在如今以自動駕駛為大方向的汽車產業中已經不算是“明星”企業了。
恒大收購NEVS獲得的是有75年歷史的瑞典薩博汽車(SAAB)的核心資產及知識產權,但其實這并不是NEVS最明顯的優勢。恒大健康在其公告中提到,NEVS是目前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核準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十家企業之一。這才是NEVS最值錢的點。
只是隨著國家將新能源汽車審批權由中央下放到地方,以及對于車輛代工的鼓勵,相關資質的含金量可能會大大下降。
而恒大與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看似是為自己的造車技術團隊壯大力量,但是到底柯尼塞格會不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給到恒大,這個還是未知數。舉個例子,吉利收購沃爾沃這個事情大家都熟悉,但是吉利在之后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把沃爾沃的技術變為自己掌控。
縱觀來看,恒大對于造車技術的掌控上其實是很被動。換句話說,恒大并入麾下的這兩家公司,不足以為恒大筑起屬于它自己的“護城河”。而汽車行業,本質上就是一個要憑著“真本事”活下去的行業,而不是“講故事”。
恒大造車路,實際上并沒有想的那么通順。
“收購的玩法是對的,但這條路耗時耗力,現在還屬于混沌的節點。”前述知名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人談道。
可以說,恒大的入局讓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格局再現端倪。但最終,產品講的是落地,那么裁判員就只有消費者去擔任。目前市場上各大玩家背后的資本運作暫且不去談論,最后的收益,是讓市場去評判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uto Space車創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786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