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我們要做普及者。任何偉大的技術,并不是因為技術本身、而是因為普及才能變得真正偉大?!?/p>
45分鐘的群訪,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提到10次“普及”,其中6次是“普及者”。
威馬給自己現階段的定位是“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用沈暉的話說就是“不只是展示型的、不只是小范圍的、不以融資為目的的、不是超級豪華昂貴車,而是一萬輛、十萬兩、一百萬輛的,是20萬元上下的,把自動駕駛二級、三級、四級、五級一步步做出來?!?/p>
意思就是做老百姓買得起的電動車、買得起的自動駕駛。
這場發布會是在3月27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出爐的第二天,補貼逐年退坡讓老百姓買得起這件事越來越重要。
自動駕駛水更深?!?a class="link" href="http://www.155ck.com/tag/李想" target="_blank">李想說等速續航里程有問題,自動駕駛比續航嚴重得多,基本上都是亂講的,L3、L4天花亂墜。真正量產的L2,真正的全系L2在4月以后全世界只有威馬和特斯拉。”沈暉說。
他認為威馬即將推出的2019款EX5具備的L2跟其他車型相比具備SAE定義中L2的所有功能,是全系列的完整L2,而跟特斯拉相比是根據中國道路、中國駕駛習慣做調整的L2。
27號的發布會也是為了自動駕駛這件事——威馬與四川省綿陽市簽約打造威馬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計劃包括在綿陽打造華西首條開放式自動駕駛高速示范路段。
量產的L2級Living Pilot
之所以加定語“4月以后”,是因為4月上市的2019款EX5才會配齊所有L2的功能,威馬的這套系統叫做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
它包含4項高級駕駛輔助:帶停走功能的自適應巡航(ACCA)、高速巡航車道中央行駛輔助(ICA)、低速跟車隨行輔助(TJA)、自動泊車輔助(APA)。
還有8項安全提醒和輔助:前方碰撞預警(FCW)、自動緊急制動(AEB)、車道偏離預警(LDW)、車道偏離糾正(LKA)、側方盲區監測(BSD)、側后方來車預警(LCA)、交通信息識別(TSR)、倒車后方穿行預警(RCTA)。
一堆專業名詞堆砌背后,實際駕駛體驗如何?
我們當天在綿陽試駕了這款即將上市的新車,約80公里、一個多小時的試駕過程涵蓋城市、郊區、高速公路多種路況,返程還遇到了晚高峰。
Living Pilot操作起來完全沒有12個名詞看著那么龐雜,只需按幾下方向盤左手的按鍵就能進入這個智行輔助系統。
有多智能?一句話概括就是雙腳幾乎可以100%解放了。在0到130公里的時速區間,無論是遇到紅燈還是前方停車、前方擁堵,車輛都能自動減速、剎車、停車。前車啟動后,車輛也會隨之啟動,直到達到設定的巡航速度。如果停車超過3秒,需要按下一個按鍵,重新喚醒系統。
在路況不復雜的時候甚至可以短暫解放雙手。車輛被Living Pilot系統接管期間,駕駛員雙手離開方向盤時,車輛仍會定位在兩條車道線之間自動行駛,速度取決于設定速度或前車速度。
一個多小時的試駕發現,只有三種情況系統無法正確掌控方向:沒有車道線、半徑過小的轉彎、最邊緣車道的護欄容易被系統識別為車道線。
當然,這還不是自動駕駛,雙手不應該離開方向盤,所以手離開后20秒系統就會發出警告提醒駕駛員接管方向盤。
淺度試駕最大的感受是:可以跟長途駕駛和堵車時的腳腕疲勞說再見了,雙腳真的閑了下來。同時雙手短時間離開方向盤也有了相當的安全保證。
體系
綿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是威馬體系的最新一塊拼圖,之前已經有了:成都的全球研發總部,上海的集團總部和設計/采購中心、智能網聯研發中心,北京的區域總部及政策法規協同中心,溫州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生產制造與產業研發中心,德國薩爾州的整車技術研發中心,美國硅谷的人工智能研究院。
這些布局中最讓沈暉糾結的是硅谷,“現在大家一做自動駕駛就去硅谷搞個研發中心,這個既對又不對。做些前沿是對的,我們也搞了一個,但其實真正要做量產,美國的道路、美國的駕駛習慣和中國是有巨大區別的,這個只有在中國能做得出來?!?/p>
在量產落地這個維度上,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對威馬來說比金光閃閃的硅谷還要重要。
27日的發布會上還有兩個重磅合作伙伴列席:博世和百度。
其中,百度和威馬在今年1月成立了“智能汽車全球聯合技術研發中心”,雙方將投入大量資源致力于自動駕駛量產研發工作。百度將批量采用威馬汽車產品作為測試車輛,用于自動駕駛研發線控改裝。并在2019年內展開Valet Parking自主泊車、高速自動駕駛等量產功能的聯合研發與測試運營。
朋友圈還在擴大中。
問到威馬2019年的目標,沈暉給出的不是具體銷量數字,而是一幅視覺化圖像。
“我們內部講三個圈,第一個小圈是造車新勢力,第二個圈是新能源車,第三個圈是所有乘用車。小圈子我們沒有疑問了,已經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之一。中間這個圈子一年的量大概在一兩百萬輛,外面的大圈子一年二千六百多萬輛。第三個圈子我們有一定的份額,才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895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