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大牛說
  3. 比亞迪的“重磅炸彈”

比亞迪的“重磅炸彈”

2019年3月28日,連續4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軍比亞迪,發布它的了旗艦版電動車型——全新一代唐EV

全新一代唐EV的推出,意味著在攻陷了中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之后,比亞迪開始向純電動這個細分市場發起猛烈的市場攻勢。

全新一代唐EV的發布,對于燃油車市場而言,將會是一顆“重磅炸彈”,它很可能意味著一些轉折點;對于外資汽車品牌而言,這也是一顆“重磅炸彈”,它意味著中國汽車的勢力,在另外一個細分市場開始崛起。

純電動汽車的浪潮已經掀起來了。

在歐洲,大眾汽車集團為了讓德國All in純電動車,幾乎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翻臉,甚至揚言要退出這個組織。

在美國,特斯拉的銷量繼續高歌猛進,據彭博社預測,該公司Q1的產量將達到78132輛,同比增長701.8%。

在中國,1-2月份新能源汽車累計賣出了14.2萬輛,同比增長132%。其中純電銷量達11.1萬輛,同比增長187%。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增量,純電動汽車都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

比亞迪公告顯示 ,1-2月份,該公司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達3637.09%。

所有的人都知道,混合動力汽車是過渡階段。但是,沒有人知道拐點在什么時候到來。

現在,拐點的信號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在這個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浪潮之中,中國本土的汽車品牌,將有望實現自己的品牌向上。

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存在,是因為是純電動汽車在價格、續航里程、充電的便捷性等多個方面,還難以與燃油車PK,因此需要一個過渡型的產品,既能夠享受電動車的便利,又沒有里程焦慮。

隨著電動車產業鏈日趨變得成熟,純電的上述問題正在不斷被解決。

1.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在高速發展,能量密度提升超乎想象。這就意味著容量為80度左右的電池,在續航里程上能夠與燃油車匹敵。

2.在中高級轎車這個細分市場,純電動汽車在價格上,已經開始具備與燃油車差不多的競爭力。

3.充電依然是一個挑戰,但這個問題正在不斷地好轉。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在3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月份,中國充電樁累計保有量已經達到了86.6萬個,同比增長了76.8%。另外一組數據更具有說服力,他們對近期購買的75.1萬輛電動車進行抽樣調查,發現69%的購買者,都會安裝私人充電樁。

對于電動車的車主而言,如果擁有私人充電樁,電動車的加電體驗將會遠超燃油車的加油體驗。在中國,雖然車位不足是普遍的問題,但擁有自家車位的“土豪”的數量依然是驚人的。

在解決了上述的短板之后,純電動車面對燃油車和插混,剩下的都是優勢了。

1.在性能上,電動車可以輕松地秒殺掉燃油車。

以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為例,其最大輸出功率為360kW,最大輸出扭矩是660 N·m,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4.4s。這個數據,可以干掉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超級豪車。

對于電動車主而言,在紅綠燈下并排等燈時,起步秒掉保時捷只是其中的一種存在感。優秀的加速性能,更大的價值在于,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完成超車,極大地縮小超車時并排行駛的時間而提升安全性。

2.電動車能更好地支持智能駕駛和智能體驗。

電動車的動力輸出是線性的,沒有任何因內燃機遲滯所引起的不快。線性的動力輸出,對各種線控以及安全性,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車評君曾經試駕過一款高端燃油車,當時在試這個車型的AEB功能,差一點就造成追尾。因為燃油車的制動助力來自于發動機,但發動機在不同的轉速之下,輸出的扭矩是不一樣的,這就意味著助力的效果在不同的轉速之下,完全不一樣,而且反應的速度比電動助力慢一個數量級,所以體驗不好是必然的。

電動車在整車OTA、車載娛樂系統和車聯網控制APP方面,比燃油車的體驗也好很多,因為可以電動化之后,幾乎整個汽車,都可以通過軟件控制和定義。

3. 電動車的空間利用率更高。

燃油車和插混以及純電相比,在發動機不開的靜止狀態下,空間利用率低于插混和純電。比如,在太陽光的照射之下,燃油車如果不開啟發動機,空調就無法工作,如果保持汽車門窗閉合,車內溫度在十幾分鐘內,就會令人無法容忍。在北京的春天,搖下門窗玻璃的后果很嚴重,不是吃土,就在吃春天漫天飛舞的柳絮中凌亂。

插混和純電,在靜止狀態下均可愉快地使用空調,以及空氣凈化器。

這使得很多電動車的車主,已經漸漸地將私家車當做“第二空間”。在停車等人的時候,更愿意在車內,而不是去找個咖啡館等著。現在,中午在車內午休,已成了電動車車主的一個日趨頻繁的使用場景。

相對于電動車而言,燃油車幾乎不能遠程啟動空調,預熱車內的溫度,而這是電動車的標配。

4.電動車使用成本低油車一個數量級。

在擁有私人充電樁的情況下,使用夜間電充電,電動車每年的能源使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非常地令人感到幸福。

而且,在把龐大又極度復雜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替代掉之后,電動車的維修和保養的工作,得以大幅度地降低了。

純電和插混相比,優勢也很明顯。

插混結構過于復雜。在一臺車上,同時放了兩套動力總成系統,這會增加空間布置、系統集成的難度。此外,也會增加重量。

越復雜的結構,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越不可靠。與此同時,復雜的結構會增加裝配的難度,降低制造效率。

插混和純電相比,因為結構的復雜性,在NVH等舒適性也處于劣勢。插混車內空間的利用率,低于燃油車,而燃油車又比純電差很多。

以上種種優勢,都使得純電動車,在與插混以及燃油車相比時,用戶的體驗更加友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燃油車產業漫長的防線上,從高端車市場開始,正在不斷地被電動車攻陷。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綜合補貼后售價25.99萬元-35.99萬元,也許會是第一款在中高端市場,攻陷燃油車城池,并在銷售上獲得巨大成功的本土電動車產品。

這是王傳福期待已久的攻勢,為了這一刻,22萬比亞迪的員工苦等了11年。

看看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的數據:

百公里的加速4.4s,這是截止目前為止,中國本土汽車公司制造的加速性能最好的量產車。寶馬X5、奔馳GLE和奧迪Q7的頂配,這些豪華SUV,價格在80-90萬元的樣子,均搭載3.0T的發動機,其百公里加速的表現分別為6.5s、6.4s和6.2s。奔馳EQC的數據是5.1s,奧迪e-tron的數據是5.7s。

這就導致了這些品牌的車主,在路上需要格外注意,在任何情況之下要避免與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正面PK加速,以免尷尬。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電池容量為82.8度,NEDC綜合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這個數據,吊打了奔馳EQC、奧迪e-tron。是截止目前,續航里程僅次于特斯拉Model X 100D的中大型純電動SUV

與此同時,比亞迪方面公布,全新一代唐EV 600D的百公里電耗為17.9度電。這個數據,優于它同級的所有的純電競爭對手,包括特斯拉Model X、奧迪e-tron、奔馳EQC。

全新一代唐EV在續航以及百公里電耗方面的競爭優勢,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整車輕量化。這款純電動SUV的整備質量僅為2295kg,這個數據已經逼近接近同級別的燃油車的整備質量了。

比特斯拉Model X輕7%,而奔馳EQC整備質量為2425kg,奧迪e-tron的整備質量為2490kg。

奔馳與奧迪,在整車重量上處于劣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是在動力電池上的劣勢。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Pack能量密度為161Wh/Kg,領先于奔馳EQC的123Wh/Kg和奧迪e-tron的135Wh/Kg,這個數據與用18650的特斯拉Model X相當。

電池包能量密度上的優勢,使得全新一代唐EV的電池包質量為514kg,而奔馳EQC電池包的重量為650kg,奧迪e-tron的電池包重量為699kg。

此外,比亞迪在供應鏈上的核心優勢,為他的輕量化以及性能上的出色表現奠定了基礎。

比亞迪的全新一代唐EV的問世,讓我想起了華為Mate7發布,是中國本土的手機制造商,在掌握了全產業鏈的核心能力之后,開始品牌向上的第一款高端智能手機產品,并大獲成功。

全新一代唐EV的發布與之Mate7當時崛起的情況非常相似。

1.華為當時的情況是,整個手機產業已經向智能手機快速轉型。現階段,整個傳統汽車產業也正在快速向電動車轉型。

2.比亞迪對整個電動車的核心產業鏈的掌握,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

截止目前,比亞迪汽車依然是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家掌握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汽車制造商。2019年1-2月,比亞迪動力電池出貨量,占到整個國內市場出貨量的26.2%,僅次于寧德時代44.7%。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在全球范圍內穩居前三名。

動力電池,是典型的精密制造行業。

設想一下,一張數千米長,厚度只有6微米的銅箔,以每分鐘80米的速度高速旋轉纏繞,要往這張銅箔上涂上電池的正負極材料,要確保厚度的一致性,然后壓實。對制造工藝的挑戰是巨大的。

這些工藝的一致性越好,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核心指標的性能越好,銅箔越薄,能量密度越高,纏繞速度越快,產能就越高。

所以,動力電池的制造環境,和芯片制造環境非常像,要求絕對無塵、無菌。其對環境的要求的苛刻程度,遠遠高于手術室的要求。

很多人很奇怪動力電池的產生建設成本和周期為何如此之長,原因在于,上述的精密制造流程,速度越高,電池的產量才會越大,但對制造的良率和產品的質量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沖擊。

現階段,在中國建設1GWh產能的資本支出約為4億元人民幣。所以,1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建設,需要40億元人民幣,如果假設每臺電動車的電池容量為50度電,則10GWh的產能只能支撐一個20萬輛產能的汽車工廠。基本上,20萬輛產能汽車工廠的投資,也就是40億元。

這是為何,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2018年3月,宣布放棄研發和制造動力電池,理由是風險太大。博世在一份聲明中透露,為了進入動力電池制造行業,他們至少需要投資200億歐元,但并不能確保成功。

到2020年的時候,比亞迪規劃的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60GWh。

動力電池上的強勢,將會給比亞迪帶來哪些競爭優勢呢?

1.具備更加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動力電池包,占到了整個汽車BOM成本40%左右。這些車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辛辛苦苦賣掉了電動車,其中由40%的錢,要給到動力電池供應商。這使得他們在控制成本上,處于被動的境地,能夠騰挪的空間大幅度降低。對于比亞迪而言,這方面的優勢會非常明顯。

2.非常穩固的供應鏈安全。

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采購向頭部集中的趨勢非常明顯,因為動力電池對電動車的安全性、性能、價格影響巨大,使得消費者在挑選電動車時,更傾向于選擇搭載頭部供應商提供動力電池的電動車。此外,動力電池產業的規模效應很明顯,強者恒強。

這樣的格局,使得像大眾汽車集團如此強勢的傳統車企,都遭受了LG提價的尷尬,最近甚至于遭受斷供的威脅。在造車新勢力中,像特斯拉如此強勢的企業,都拿松下無可奈何,雙方在拉斯維加斯的Gigafactory里面劍拔弩張,松下的人甚至不允許特斯拉的人接近動力電池產線。哪怕特斯拉起量的時候,受制于2170的產量,馬斯克拿松下也無可奈何。

比亞迪還是全球所有汽車制造商中,唯一一家能夠自研和制造IGBT的車企。整個電動車的電驅動系統,50%的成本由電控構成,電控由功率半導體IGBT構成。

在全球范圍之內,車用IGBT,除了比亞迪之外,主要來自于英飛凌,三菱電機,其中英飛凌的市占率一度超過90%。基本上,對于所有的電驅動制造商而言,能否拿到英飛凌的IGBT,決定了他們是否可以生產出好的電驅動系統。

好的IGBT性能,意味著更低的電能損耗,更大的輸出扭矩,以及更高的功率,更大的功率密度以及更小的電驅動總成。

2018年12月,比亞迪對外發布了自研的IGBT4.0。據稱,這塊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競品比提升了10倍,電流輸出能力提升了15%,意味著電驅動系統會有更大的扭矩。與市場主流產品比,電流損耗降低了20%,此舉意味著更長的續航里程。

所以,同樣是永磁同步電機,奧迪e-tron的前電機功率為125kW,后電機功率為140kW,加在一起為265kW。比亞迪的前后電機,輸出功率均為180kW,總共輸出功率為360kW。

對電動車而言,整個電驅動總成,將會占到整車BOM成本的15%左右,在這里面,IGBT的成本將近接近7%。

更重要的是,IGBT的性能,將會決定整車的續航里程、百公里電耗、加速性等汽車的核心性能。

2003年,王傳福在進軍汽車產業的時候就認定,比亞迪汽車的未來在于新能源汽車。所以,在2005年的時候,比亞迪收購寧波中緯,持續不斷地對IGBT整個產業鏈進行長時間的布局和研發,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了14年時間,終于等到了開花結果。

比亞迪是全球范圍內唯一的一家,掌握了電驅動總成核心關鍵技術IGBT的汽車制造商。特斯拉沒有,大眾沒有,豐田也沒有。

由于掌握了動力電池總成以及電驅動總成的核心技術,使得比亞迪在占整個電動車55%BOM成本的核心零部件上,擁有自主權。

這樣的優勢,使得這家企業,在電動車浪潮掀起來的時候,有著非常大的主動權。它的主動權將體現在成本控制上,還會體現在對整個電驅動體驗的定義上。

如果說僅僅在電動化取得領先,并不足以讓比亞迪安枕無憂。

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最終的戰場,一定會是智能化的生死之戰。所有的電動化,都將會為汽車產品的數字化和軟件定義奠定基礎,帶給用戶的體驗就是智能。

智能化的兩個戰場,一個是自動駕駛,一個是軟件定義。

在自動駕駛領域,比亞迪的電動車,是全球第一個能夠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標準化的、量產的純電動線控底盤。

這就意味著,比亞迪的電動車,后續通過改裝,可以實現L4級的自動駕駛。

世界上另一個能夠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平臺是FCA的Pacifica,但這是一個插電式混動平臺。燃油車平臺,基本上沒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L4級自動駕駛。

比亞迪的秦Pro EV是全球第一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平臺。毫無疑問,作為旗艦版的全新一代唐EV,將可以支持改裝和升級。

自動駕駛技術,需要軟件和硬件無縫結合才能有效實現。對于自動駕駛軟件開發者而言,必須在一個標準化的線控底盤上,才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功能。

打造一個標準化的自動駕駛線控底盤,不僅需要開放線控機構的接口,還需要車載通訊網絡在信息傳輸上的支持,尤其是在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設計時,能夠兼容上述能力。

盡管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電動車,但并不是每個車企,都能將整個底盤、線控和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打通,為軟件定義駕駛奠定基礎的。

車評君有一個朋友,想搞一個“無人駕駛大賽”。主要的想法是,圍繞著一個能夠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線控底盤,讓軟件開發者在上面做開發,將其改造為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車輛。那位老哥幾乎對接了國內所有的OEM,最后發現只有比亞迪的電動車的線控底盤是靠譜的。

相同的故事,在百度Apollo這里,已經上演過一次。

為了使得有更多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跑起來,這家科技公司希望為自己的生態伙伴,尋找到一款能夠迅速在上面應用百度Apollo系統來實現自動駕駛的線控底盤,但用了很長時間沒有實現這個設想。

最終,百度找到了比亞迪。

這也使得比亞迪的秦Pro EV成為全球第一款被百度Apollo認證的標準化自動駕駛硬件平臺。

在軟件定義上,王傳福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提出來,汽車將會成為智能終端和移動空間的人。

2018年9月,比亞迪舉行第一屆全球開發者大會,王傳福對外宣布,將向全球2000萬開發者,開放比亞迪汽車361個傳感器的和66項控制權限。

王傳福認為,未來的汽車,出行只是其主要功能1%,未來的99%功能,都將會由開發者創造出來。

現階段,比亞迪通過超級Pad的方式,將手機上的應用平移到汽車上。在未來,更讓人興奮的是,眾多的開發者,根據汽車的特性以及特定的場景,打造出更激動人心汽車定制應用。

比亞迪是國內最早實現整車OTA的本土汽車企業。

所有技術的積累最終都需要轉化為產品,并通過在市場上不斷地獲得成功,來實現企業的戰略。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會成為華為Mate這樣的爆款產品嗎?

目前看起來,這款產品已經具備了成功的所需的絕大多數的條件。也許,我們可以從DM的市場表現中,找到一些端倪。

唐DM的成功,幾乎讓絕大多數的人猝不及防,包括車評君在內。這可是一款綜合補貼后售價為23.99萬元——32.99萬元的中高端插混版本的SUV啊。進入這么高的價位區間,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嗎?

事實是,這款車型從去年上市以來,月銷量迅速拉升到6000臺以上,并不斷地向上沖刺。幾乎沒有懸念,在2019年,比亞迪唐DM加上全新一代唐EV,這兩款車的銷量加起來,將會超過10萬輛。

如果這個事情得以發生的話,也就意味著這是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第一次在25萬元左右的價格區間,成為主流暢銷車型。

在過去一段時間之內,車評君和同事們在唐DM的各種論壇長期潛水,包括在各個微信群里出沒,去尋找用戶的購買邏輯,以及本土汽車制造商崛起的機會和可能性在哪里。

當一個消費者,擁有26萬元左右的預算,試圖購買一款7座家用SUV時,在他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會浮現出漢蘭達、冠道、銳界、凱迪拉克XT5等車型。

用戶買車,并不關心背后的技術體系,他們有著非常明確的購車標準:外觀內飾,動力操控和底盤,空間使用,配置,車內噪聲,油耗,駕駛感受等因素。

在外觀上,唐DM處于非常有利的領先位置,女性家庭成員很難抗拒唐DM的外形。

對于司機而言,唐DM的提速性能,完全吊打上述的“競爭對手”。

通常情況下,這些家用的燃油版7座SUV,百公里的加速的成績一般都需要8s。對于燃油車而言,這已經屬于中規中矩的水平了。

但是,唐DM車主們,則毫不客氣地將競品們評價為“拖拉機”。他們甚至會直接發問,開著一個7座的大SUV,載這一家人,開著百公里提速只有8s的大車超車,還是非常恐怖的。

4.5s的百公里加速水平,已經能夠接近一些超級跑車的水準了。而且可以非常輕松地干掉市面上絕大多數豪華SUV,包括寶馬、奔馳和奧迪的頂級SUV。

一些車主特別地,會描述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PK場景,就是在各種場合,一腳“電門”跺下去之后,將那些“高端”SUV遠遠甩在身后的愉快回憶。

比亞迪唐DM的另外一個讓車主贊不絕口的是豐富的配置。

漢蘭達29.98萬元那款車型的配置,據稱低得令人發指,前燈竟然還是鹵素大燈,以及還有腳剎而不是電子手剎這種對不起觀眾的配置。

對于唐DM的配置,網友是如此總結的:

“都不用派27.98的那款出場,25.98款就已經可以吊打全場。哪怕25.98款,就跟百萬級的SUV比也完全不虛,還可以玩的有來有回。常見配置都有,而且不常見的座椅通風,座椅加熱,自適應巡航、語音控制、電動尾門、遙控駕駛、布雷博剎車卡鉗、20寸米其林輪胎,12.8英寸屏。”

在一個微信群里面,但被問及滿意度的時候,得到了非常正面的反饋,這樣的反饋致使車評君的一位持有比亞迪股票的同事大喜過望。

一個印象深刻的總結是:“用了電動車之后,再也不能開燃油車了。”

這種綜合性的感受,是比亞迪旗艦版電動車全新一代唐EV的機會,也是所有電動車的機會,但對于燃油車而言,這是一個噩耗。

在電動車領域里,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而言,比亞迪都已經是這個市場的領先者。

連續四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全球范圍內唯一的掌控動力電池總成和電驅動總成的汽車制造商。

全球第一家能夠支持L4智能駕駛的量產的純電動硬件平臺。

全球第一家開放整車傳感器、控制權限的汽車硬件平臺,并打造開發者生態圈。大眾汽車集團是第二家跟進的。

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最多的電動汽車保有量,擁有非常成熟的運營經驗。

接下來,還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在中高端市場實現單一車型年銷量過10萬輛的品牌。

所有的這一切,無不向我們顯示,在燃油車市場,中國的車企還是追趕者的角色,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我們都難以超越像大眾、豐田、通用、福特這樣的巨無霸。

但在電動車市場,中國汽車擁有整體崛起的機會。

非常有意思的是,過去的一周,在世界第一大汽車強國——德國的內部,這個國家的汽車工業協會的成員之間,就電動車的發展戰略,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主要的分歧是德國汽車工業應該是All in純電動呢?還是多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舉。大眾汽車集團激進的希望All in純電動,而寶馬則希望也給插混以政策的支持。

這不禁讓車評君想起了2010年,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界在制定這個產業的“十二五規劃”時,圍繞著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爆發了與德國人在上周發生的一模一樣的爭吵,到底是All in純電動,還是多線并舉。

那個時候,中國在產業政策上最終達成妥協,支持多種技術路線的發展,但核心重點還是選擇了通過純電動汽車集中突破。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9年之后,德國人重復了我們過去的爭吵,結果他們最終妥協,允許支持插混的發展,但最終,純電動汽車將會成為主導的形態。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一點,在電動汽車市場,中國有著很大的領先優勢。

就在前幾天,還是大眾汽車集團,一口氣對外發布了5款“純電動”汽車,其中即將推向市場的分別是寶來、高爾夫和朗逸的純電版本。遺憾的是,這三款車的續航里程僅為270km,270km和278km。

典型的三款“油改電”車型。

很難相信,這些車型,會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會帶來什么實質性的沖擊,也很難想象會有像樣的銷量。

所有的跨國汽車巨頭,要想在電動車市場上參與競爭,必須要解決產品的性能問題、體驗問題、性價比問題,以及智能化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解決規模和供應鏈的問題。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的出現,基本上可以視為一個強烈的信號:在電動車市場,中國本土車企已經能夠推出全球領先的車型,并將市場上實現自己的成功。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吉利的幾何A,廣汽新能源的Aion S,以及包括車和家小鵬汽車蔚來汽車、愛馳汽車等新興勢力,也在為這個市場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能量。

中國汽車,將會在電動車領域,實現品牌崛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8961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85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大牛作者

建約車評

熱愛汽車,熱愛自主,信奉科技,信奉市場。為你帶來前瞻科技和產業深度報道。微信號: jianyuecheping

  • 252
    文章
  • 12095
    獲贊
閱讀更多文章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峨眉山市| 河津市| 永清县| 千阳县| 莎车县| 靖安县| 清水县| 平度市| 敖汉旗| 抚顺市| 晋宁县| 安吉县| 金寨县| 登封市| 蛟河市| 石泉县| 青龙| 聂荣县| 永福县| 盐山县| 广饶县| 囊谦县| 内乡县| 安康市| 志丹县| 永昌县| 八宿县| 尉氏县| 平遥县| 犍为县| 镇坪县| 霍邱县| 巨鹿县| 沧州市| 宁明县| 天柱县| 红安县| 洱源县| 九台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