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 在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科技文明的歷史道路上,溫室氣體效應不是阻礙。
B. 能源問題的唯一出路是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C. 當前能源問題已經具備徹底解決的條件。
唯利是圖的特朗普對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冷嘲熱諷,并給碳排放大開綠燈。他只有一個目的為人民謀福利。法國黃背心運動是在苛政下的底層民眾反抗環境政策,飯都吃不飽了。要什么環境?
基于知識和數據的匱乏,我們不去辯論溫室效應是否正在發生,不去爭吵碳稅減排的必要性,更不要去探討溫室效應的理論。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變暖的問題。一個雙向極端的角度。完全放任化石燃料最大力度排放,另外一個是立即停止碳排放。
先看看,如果不限制碳排放,把埋在地里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完全挖出來,立即燒掉。會有什么效果?
先看看我們按照當前能源消耗的速度,什么時候消耗完化石能源?(表1~3來自《201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由上表可知,即便我們再怎么節約,按當前能源消耗規模探明石油儲量僅僅夠用50年、天然氣夠用50.2年,煤炭夠用134年。這只是探明儲量,可能還有更多未探測到的儲量。可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有礦的地方幾乎都被探測明白了。即便化石能源儲量翻倍。化石能源也不夠人類再使用兩百年。
按2013年9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布截至2011年人類累計排放二氧化碳8000億噸。由表1~3可以估計出探明化石能源含碳約(1.3~1.4)*1012噸。完全燃燒會排放約5萬億噸二氧化碳。約相當人類目前的排放總量的六倍。當前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4%(體積分數),這當中約有40%是工業革命后人類排放的。也就是說即便化石能源完全排放完成,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不會達到0.1%。這樣的二氧化碳會造成多大的升溫,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地球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像過去50年那樣持續增加,那么到了21世紀末,全球溫度比工業革命前至少上升4℃。之后,全球變暖還是不會停止。到2200年,全球溫度比工業革命前至少上升7℃。(未考究論文出處)
即便這樣,這樣的極端帶給人們的并不是利弊不均的結果。
另外一個極端呢?當前人類立即停止化石能源的消耗,完全使用太陽能、生物質。那么可以肯定大氣氣溫將會跟當前一樣。而大部分人類的生活將更加窘迫,人類文明將如同石器時代一樣純真。
但人類無法停止化石能源的消耗,比如中國年消耗6.5億噸原油。其中至少1.5億噸使用作為化工原料,生產瀝青、塑料等等生活必須品。即便人類所有能源都來自太陽能,化石能源仍將會作為原料。也許數百年、上千年后。所有化石能源終會耗盡。溫室效應同樣不可避免。
上面的這兩個極端的假設不會成立。
所有研究都高估了人類的作用。比如溫室效應的結果。二氧化碳極端情況下占大氣體積分數的千分之一。地球升溫還是降溫,完全不是人類說了算。而是太陽。太陽光的強度對氣候影響,比如日照長短、照射角度。另外一個因素是地表水域面積、大氣層水蒸氣含量。二氧化碳的量充其量不過小角色。很有可能根本起不到決定作用。
這并不是懷疑科學家的正確性。即便科學家們的假設都是正確,按最極端的情況來看地球平均氣溫升高7℃,或立即停止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物質消耗的碳排放仍不可避免。極端溫室效應仍會在數百年后發生。
那么、我們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呢?最好的應對是無視它。忘了溫室效應吧。
最極端的情況下升溫7℃,地球上的適宜居住的地方仍然很多。
當前人類應該做的是改善技術不是控制碳排放的量。控制人口,而不是控制碳排放的量。
在全球光照條件適中的地區,十年內,光伏、光熱技術的度電成本將低于火力發電。化石能源將不再是能源消耗的碳排放。
與其控制碳排放,不如促進碳循環。
控制碳排放,是一個“鯀息壤以堙洪水”圍堵,促進碳循環是“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的疏導。
那么如何促進碳循環呢?化石能源是碳循環的碳存儲池。
圖 1 碳循環
圖 2 碳循環二
人類目前離不開化石能源,更離不開化石原料。人類目前也無法在碳循環中維持平衡。如何維持碳循環平衡才是人類最迫切應該解決的問題。
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維持碳循環的平衡方法呢?有的,這個方法是太陽能lightyear利用系統。
圖 3 太陽能lightyear利用系統
有上圖我們知道,該系統中,可以產生碳、甲烷作為能源、也可以作為化工原料。而在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成本飛速下降的幫助下,太陽能lightyear系統的經濟價值會凸顯出來。
當光伏度電成本低于火力發電、化石能源就是失去了價值。而電能必需要一個存儲載體。碳氫氧元素的廣泛和廉價是最好的能源載體。碳從CH4到CO2的能源存儲和釋放是這個星球上最佳的儲能方式。而生物質、陽光的分布的廣泛性、獲取的便利性將使得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有了更佳的物質支撐基礎。
忘了溫室效應吧,它將是人類漫長歷史長河中一朵小浪花,既不重要,也不顯眼。當前技術已經完全可以解決溫室效應的憂慮。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Jackiehjm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939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