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發展迅猛,也許是“久病成醫”,終于憑借其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優勢打破了多年以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從銷量上來看,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1萬輛,較去年同期2.8萬輛同比上漲了146.89%;純電動車型由于去年基數(5,315輛)較低的關系,累計漲幅達755.82%。銷量的暴漲也直接帶動財報表現,比亞迪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收達303.04億元,同比增長22.50%;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631.98%。
在國家全力推行普及新能源車的背景下,比亞迪取得了驕人成績,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當我們為比亞迪鼓掌歡呼的時候,也要警惕成績后暗藏著的隱患。回看剛剛過去的4月份,對于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說是不友好的,汽車熱點新聞幾乎圍繞著電動車的自燃風波轉。先有特斯拉、蔚來,接著是榮威和比亞迪,在4月末的短短一周時間內一共發生了4起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
而多起電動車連環自燃事故的發生,也引發了許多人尤其關心的一個問題——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誰更容易發生自燃事故?畢竟車輛發生自燃,一方面不僅會給車主帶來損失,殃及他人的車輛,另一方面,又成了一塊絆腳石擋住了綠色出行“大趨勢”的前路,也讓許多正在觀望并有意入手電動車的準車主望而卻步。如上所說,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到底誰更容易發生自燃事故呢?
傲人成績背后的殘酷真相
確實,除了比亞迪唐,近幾年來比亞迪旗下的很多新能源汽車都備受矚目,并且在所處領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據此前比亞迪發布的3月份銷量快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117578輛,同比增長5.19%。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73172輛,同比增長146.89%;傳統燃油汽車累計銷量44406輛,同比下滑45.94%。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亞迪總銷量的六成,也就是說新能源車型給比亞迪的貢獻較大。車市寒冬里,比亞迪的驕人成績確實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絲溫暖,不過暗藏在這背后的某些隱患不僅僅是比亞迪需要關注,這也是整個行業所要面對的問題。
4月24日上午,武漢市一所中學附近發生了一起比亞迪e5純電動車起火事故。據官方報道稱,火勢被消防人員撲滅,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4月24日當晚,比亞迪汽車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第一時間安排人員趕赴現場,經初步檢查,起火點位于車輛后備廂位置,車輛底盤位置的動力電池完好無損。該事件具體原因,比亞迪已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中。
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發生了3起新能源汽車失火事件。4月21日20時15分左右,上海市徐匯區一輛停放在車位內的白色特斯拉突然猛烈自燃,火勢還殃及了周圍停放的其他車輛。4月22日上午,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ES8發生燃燒。4月23日,有媒體報道稱,浙江杭州一輛榮威ei6新能源車型在路上起火燃燒。
《道哥說車》注意到,電動車連環發生自燃事故,使得4月23日至24日A股有多家動力電池公司開盤時出現大幅下跌甚至跌停,收盤時該板塊整體跌幅超過3%。對此有許多股民猜測認為,這或許與特斯拉和比亞迪等車企發生的多起自燃事件有關,而在連續的“爆炸性新聞”的炮轟之下,也引發了坊間的劇烈討論:純電動車的安全性到底靠不靠譜。這純電動現在還能買嗎?
自燃到底從何而來?
電影和電視劇中這樣的場景我們見得太多了,一槍擊中汽車的油箱后就直接爆炸,或者是油桶被擊中很輕易地就引發爆炸,其實這些場景的出現只是為了刺激觀眾眼球,屬于特效,在現實生活中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傳統燃油車自燃無非漏電和漏油兩個因素,一些上了年紀的車型,整車電器系統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一旦發生短路,電線是最開始發生燃燒的,接著引發周邊塑料件、隔音棉、織物等易燃材料的燃燒,最后,由于高溫導致油箱蓋彈開或者產生漏油,汽油才會參與到燃燒當中。
作為電動車,動力電池可以看做是燃油車的油箱,是整個車輛的動力來源,現階段大部分電動車使用的是鋰電池,電池在發生碰撞或者充放電過程中,電池內部的隔膜容易發生刺穿,導致短路從而引起熱失控最終發生自燃。
一般來說,電動汽車起火原因與電池是脫不開干系的,而且車輛自燃事故并非電動車獨有,傳統燃油車也會發生,但關于電動車和燃油車哪個自燃概率更高,暫時沒有有力的數據作為支撐。近日,資深汽車工程師朱玉龍就曾以一輛比亞迪秦混動出現的自燃事故舉例,該車所配備的磷酸鐵鋰電池位于車輛后備箱,但由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起跳后位于地表的隔離區域對車體底部形成了擠壓,該原因大概率導致了油箱被撕破,使得車輛在極短時間內發生自燃。
反觀前段時間發生在上海發生事故的Model S,從冒煙到最終爆燃的過程至少有1分鐘。而發生自燃的那臺蔚來ES8,則經歷了好幾個小時才出現電池熱失控的現象,最終從冒煙到起火燃燒的時間接近7分鐘。當然了,電動車相比燃油車在自燃事故發生時間上的優勢只是在機械結構上比較討巧,如果真的發生自燃了,那么還請第一時間下車遠離,簡單講就是趕緊跑,不管你開的是燃油車,還是“大趨勢”。
電動車自燃就一定合理嗎?
在第一起發生的“上海Model S自燃事件”以后,特斯拉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股價一度跌至近兩年的歷史最低,特立獨行的馬斯克對此在Twitter上為特斯拉喊冤,為電動車的起火事故打抱不平。“像大多數電動汽車一樣,特斯拉的著火概率比那些攜帶了大量高可燃性燃料的內燃機車(燃油車)要低500%”,“每年有上百萬輛燃油車會發生自燃,數千人因此而喪命,但是特斯拉的一次沒有人員傷亡的自燃事故卻能登上頭條”。
經過后續調查,自燃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撞擊短路、電池老化等等,也有許多因為自燃導致嚴重損毀而無法取證的。無論如何,問題多數和電池關系密切。而對于電池的安全性,消費者無從考察,如今自燃事件接連發生,導致眾多消費者對電池這一核心部件產生了嚴重的質疑。但是仔細想想,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時代,國產發動機是落后的,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我們能否憑借先發優勢成功逆襲呢?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事實上,基本上你聽到過的純電動汽車品牌,都發生過自燃事件,因為自燃對于汽車來說就是一個概率性事件,銷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動汽車都會發生自燃事件,有能量積聚、輸出,就有可能燒起來的可能,除非車子還沒大規模交付。當然純電動汽車自燃最有名的還是特斯拉,畢竟屬于自帶流量,隨便燒一次車都是全球矚目。
社交網絡上也是一樣的情況,揶揄燃油車著火沒什么人看,盯著特斯拉、比亞迪或者蔚來的自燃事故嘲諷就能把流量賺的盆滿缽滿。由于這次自燃事故的“火爆”,也引發了網友的很多“創意性吐槽”。例如是不是以后車庫門口要樹電動車禁止入內的牌子。還有停車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別停特斯拉邊上。真著火了,保險公司不賠,特斯拉也不賠。更逗的,說純電車就不應該掛綠牌,應該掛危險品的牌子……
盡管這些都是網友的調侃,但孰對孰錯,只能讓時間來回答。難題就擺在這里,更何況,電動汽車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殘酷的真相就是這樣——電動汽車發展的太快了,流通的數量也還是太少了,開過的人更少,加上輿論因為鮮見而產生的聚焦,要說服大家去接受這個相對陌生的事物,過程是艱難的。對于電動汽車生產企業而言,還是要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098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