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未來電動汽車的整體構造會不會改變還是未知數。畢竟現在的電動汽車還是有很多局限性,根源還在于動力電池。不論是之前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在小編看來,都不是最理想的儲能介質。如何在自身重量和儲能容量上獲得平衡?如何在整車成本和續航里程上取得平衡?都是現在新能源主機廠不得不面臨的兩難問題。
當然,如果按照現在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電動汽車整車降本的空間肯定在動力電池。畢竟從目前的成本構成情況來看,對于一款常規純電動汽車而言,整一個三電動力系統占比整車總成本的一半左右,而動力電池又占比75%左右,如此大的成本構成,同時又是遏制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為關鍵的瓶頸之一,提升的空間肯定是相當大的。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這幾年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成本變化趨勢,通過這幾年儲能技術的進步和規模效應的作用,目前三元鋰電池的綜合成本從2017年1800左右降到了今年的1100左右,相信后續還會繼續下探,從而進一步降低電動汽車的綜合成本,助推其普及。
同時,這幾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也明確規定了電動汽車的總補貼不能超過電池容量單位度數的某個上限補貼金額,2018年為1200元,而今年這個值則下探到了550元,即30度電的電動汽車,最高補貼1.65萬。從側面也反應了動力電池對于整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未來的電動汽車到底會不會依然使用鋰電池作為儲能介質還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樣,動力電池依然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降低其成本對于電動汽車的普及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情報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14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