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汽夏利,到博郡-夏利,一種新的合資關系正在把看起來與時代漸行漸遠的“夏利”重新拉回人們的視野。
4月30日,一汽夏利(000927.SZ)發布公告稱: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夏利)擬和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郡汽車)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充分發揮一汽夏利在整車生產制造方面的管理和技術經驗積累,利用南京博郡在新能源產品開發和機制方面的優勢”,生產新能源汽車。
這是一種全新的合資關系。會對夏利乃至整個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新”夏利
根據公告,一汽夏利主要為新的合資公司提供“土地、廠房、設備”等,博郡汽車則提供“新能源產品開發”等核心能力。顯然,“新能源產品開發”將是這個老基地被注入的最核心的部分。
根據工商資料,博郡汽車創立于2016年12月,創始人為黃希鳴博士,是一家民營公司。博郡汽車前身為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在過去十年間,曾經為全球數百輛車型包括燃油車、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提供底盤設計和整車性能開發服務,以至于博郡汽車在新能源產品開發方面有著成熟深厚的技術實力。這種能力,為博郡汽車的建立以及未來博郡、夏利雙方合資公司成立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天津汽車夏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津夏利)是一家100%國資背景的汽車公司,成立于1997年,前身為天津市微型汽車廠,最早從1986年就開始從事汽車生產。2002年“天一重組”后,天津夏利更名為“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和天汽在一汽夏利的合作十分符合上一個時代中國汽車工業的特征:國資控股,在那個年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曾經創造連續18年經濟型轎車全國銷量第一的輝煌戰績。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夏利有了新的使命:依托博郡汽車的技術,發揮自己的制造體系優勢,啟動了向新能源轉型的全新戰略。
從一汽夏利的國資控股結構,到博郡-夏利新合資公司的民營+國資的全新企業架構,國家隊深厚的經驗積累和公告里提到的博郡汽車民營企業靈活、高效的“機制的優勢”相融合,老汽車生產基地將碰撞和孕育出新的希望。
盡管目前雙方并沒有正式公布合資公司的具體名稱,但結合公告內容,不難發現從一汽夏利(央企+地方國企控股)到夏利與博郡(國企+民企合資)的新合資關系,意味著三個全新時代同步開啟:不僅宣告博郡汽車邁入全產業鏈閉環時代;夏利這塊老基地全面踏上電動汽車時代,將為用戶提供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的電動汽車;更象征著雙方將在汽車市場開辟更利于強強聯合、合作共贏、值得全行業參考借鑒的新合資時代!
隨后,博郡汽車發布官宣新聞,進一步證實了一汽夏利與博郡汽車將聯手征戰新能源車市,這場劃時代的聯姻迅速登上汽車圈頭條,曾經輝煌一時的夏利重回大眾視線,為疲軟混雜的車市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從天津夏利到一汽-夏利再到博郡-夏利,夏利這個曾經輝煌的汽車生產基地究竟經歷了什么?能否重塑輝煌?
國產汽車拓荒者
從1986年至2001年,一汽夏利的前身天津夏利,是地方性國資企業。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乃至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拓荒者,從為了初步掌握汽車生產制造技術以CKD引進方式下線第一輛夏利至今,一汽夏利堪稱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的見證者和重要參與者。在堅持從引進國際先進產品技術、消化吸收到自主研發、自主生產基礎上,夏利在30余年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中,連續十多年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用車第一品牌,一度成為無數人實現汽車夢的圖騰,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上世紀80年代,汽車尚屬奢侈品,中國汽車工業蹣跚起步。1986年9月30日,天津夏利的前身天津市微型汽車廠下線了第一輛車,創造了中國汽車發展史上五大第一:第一輛量產小型轎車、第一輛自主量產的轎車、第一款發動機橫置的汽車、第一款兩廂轎車、第一款采用四輪獨立懸掛的汽車,同時也成為了中國自主生產汽車進入規模化量產時代的分水嶺。
天津市當時的老市長李瑞環將其命名為“夏利”,與同為夏利兄弟公司的另一個產品“華利”一起,象征“華夏得利”之意,天津夏利由此得名。彼時,中國汽車大多依賴進口,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車企之一,天津夏利率先實現規模化量產,并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少數富人的私家車,售價10多萬元、年產3萬輛仍然供不應求,鼎盛時期締造了“走街串巷黃大發、天安門前紅夏利”的風景線和口頭禪,夏利也成為那個時代和人們生活品味的象征符號。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布道者,滿足少數人需求并非夏利真正的使命。為了讓更多人享受汽車帶來的便捷和高品質生活,進入九十年代,夏利趁熱打鐵,積極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策略和戰略定位,當時足以和桑塔納、富康、捷達等老三樣相媲美的夏利N3、N5、N7等隨之橫空出世并迅速風靡街頭巷尾,讓汽車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圓了無數人的汽車夢,開啟國民經濟汽車的普及時代,推動中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尤其是針對剛剛起步的出租車市場,夏利開發的經濟型轎車,以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和低廉的養護成本,迅速搶占市場,讓廣大普通百姓進入“打的”時代。十多年時間里,夏利出租車的身影遍布中國29個省市,幾乎經歷了所有的路況、歇人不歇車等超負荷的挑戰,夏利也隨之一躍成為國內最早進入家庭的主力車型及出租車市場保有量最大的車型,并在1999年被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同年“天津汽車”A股在深圳上市交易,成為我國最早上市的汽車企業之一。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堪稱夏利的黃金歲月,夏利這個名字就像中國汽車產業代言者般的存在,成為當時中國制造的名片和驕傲。
中外合資先行者
如果僅僅是因為趕了個早集,領跑中國汽車產業,那么夏利的故事便不會那么充滿傳奇色彩。進入新千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外合資開始出現。夏利再次抓住時代機遇,聯合一汽、豐田組建天津一汽豐田合資公司,積極引入豐田精益管理模式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2000年12月,夏利引入豐田NBC(New Basic Car全球戰略車)平臺的Platz車型生產,推出了夏利2000(代號NBC II)。這款車型憑借出色的性能表現橫掃菲亞特126P等同級車型,標志著夏利進入國際品質新階段,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擁抱精益生產新時代。同時,天津夏利和豐田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波的合資浪潮。數年之后,東風本田、廣汽豐田、華晨寶馬等合資品牌才開始出現。
作為國企和央企中的兩大佼佼者,2002年,天汽集團和一汽集團聯合重組,天津夏利更名為“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夏利,地方性上市國企牽手汽車央企,成為那個年代中國汽車產業向上突破的里程碑事件,中國汽車產業也在合資與重組中不斷進擊。重組之后的一汽夏利,又推出了同為NBC平臺的 “威姿”(VIZI)轎車,深化精益生產和管理模式,并在2003年通過ISO9000 2000系列質量管理標準認證,率先實現質的飛躍,打造全球戰略車型,為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得益于豐田技術和精益管理模式的引進,一汽夏利如虎添翼,產品陣容、量產速度、產品品質和市場銷量一路高歌猛進,越來越多的一汽夏利車型走進中國家庭。2004年8月,一汽夏利累計下線車輛超過一百萬輛,締造了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與此同時,在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等越來越完備的情況下,夏利的品質和口碑也與日俱增,實現了銷量和口碑的雙豐收。根據權威調研機構美國J. D. Power公布的中國汽車市場調研報告中,一汽夏利旗下的夏利、威志等車型多次在汽車性能、滿意度調研、質量調研中名列前茅或者榮登榜首,憑借經濟實用、耐用的口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民神車。
不僅在國內成為暢銷車型,作為我國率先拓展國際市場的車企之一,一汽夏利的車型還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從而成為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 至今,一汽夏利汽車的身影遍布墨西哥、俄羅斯、伊朗、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厄瓜多爾等國家和地區,為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國際化打拼出了一條通道。
在引進豐田產品和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的過程中,一汽夏利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積累了豐富的造車經驗。在一汽夏利的年度報告中,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堅持不懈學習豐田管理方式(TPS),形成了包括方針分解、人事制度、持續改善等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平臺,形成了高效的安全生產、工藝優化、品質向上、成本低減、人才育成、生產制造管理的經營管理體系。擁有多年從事轎車生產所積累的技術集成、工藝整合、技術訣竅等經驗和能力。擁有豐富的管理數據和相關經驗。”無疑,夏利的制造體系多年來與一墻之隔的天津一汽豐田汽車公司密切交流,所積累的制造體系的豐田管理方式是寶貴的財富。
產品更新錯過黃金時代
花無百日紅,在連續十幾年登上中國國民經濟轎車第一品牌之后,夏利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在用戶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中,一汽夏利產品升級、結構調整和更新迭代的速度沒能跟上用戶需求的變化,以至于錯過了2008年至2017中國汽車市場十年井噴式發展的黃金時代,一代國民神車開始走向轉型求變的涅槃期。
與此同時,一汽集團旗下合資有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豐田,自主品牌則有嫡系部隊一汽紅旗,實現了對中高端汽車市場的全面覆蓋,一汽夏利經濟型汽車的定位,很明顯無法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和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大材小用,限制了一汽夏利的發展空間。
此外,一汽夏利的涅槃與外界大環境等因素也有關。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美國底特律破產引發了汽車產業下行的多米諾骨牌,一時間悍馬、福特、通用、沃爾沃等全球知名品牌相繼陷入困境,一汽夏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那次全球車市大調整的犧牲品。當時,中國市場幾乎成為了全球車企的救星,通用、福特等一方面大瘦身,另一方面大量涌入中國市場,也成為了一汽夏利逐漸被超越和邊緣化的客觀原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與當年通用等借助中國市場逐漸起死回生一樣,市場給一汽夏利關上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數據顯示,傳統燃油車市場下滑的背后,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正在以超過50%的速度狂飆,全球汽車市場進入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2019年4月11日,一汽夏利在一份公告中宣布將發力新能源汽車,這無疑是明智之舉。經過30余年深厚積累,一汽夏利品牌價值和口碑已經深入人心,產品品質有口皆碑,在研發制造、生產工藝、企業管理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實力,完全可以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東山再起。
博郡賦能夏利重生
曾幾何時,夏利的發展和歸屬牽動著70、80后幾代人的心,其品牌價值和良好的用戶口碑等優質品牌資產也引發了其他車企的關注,關于夏利走向的傳言甚多。2019年4月30日,隨著一汽夏利《關于擬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書》的公告終于讓其塵埃落定,技術派電動汽車企業博郡汽車將為合資公司和夏利賦能,共同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
與混改體制下的亂點鴛鴦譜拉郎配或者單純收購、代工模式不同,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車可以說是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雙向選擇,是經歷過長期選擇和深思熟慮之后才確認眼神的天生一對。雙方將互利共贏、協同創新,尤其是博郡汽車更加靈活、市場化的產品和技術研發機制,將讓夏利重新煥發活力。
當前,新造車企業數量眾多,不完全統計超過上百家。目前來看,蔚來、威馬、小鵬相對較為突出。而作為后起之秀,博郡汽車相對比較低調,但是卻是有著十年技術沉淀的實力派。博郡汽車今年4月上海車展一亮相就推出了博郡iV6和博郡iV7兩款產品和自主正向研發的i-SP、i-MP和i-LP三大原生電動車平臺。此外,資料顯示,博郡汽車擁有底盤平臺、三電系統、輕量化和ADAS方案等核心技術以及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試制和生產制造技術,形成了完整的研發體系和生產布局。此次聯手一汽夏利之后,不僅順利獲取準生證,還將成為首批實現研發到制造等汽車全產業鏈布局的新造車企業。如同前文所述,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車牽手不僅一舉多得實現多方共贏,還將開啟三個時代,助力中國車企乃至中國和全球汽車產業更上一層樓。
對于當下的一汽夏利來說,擁有一流完善的生產制造工藝、精益管理、品牌價值和人才基礎,跳脫傳統燃油車的桎梏,攜手擁有雄厚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的新造車企業無疑是不錯的歸宿。在電動汽車這個傳統巨頭和新造車企業都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的新賽道上,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車的聯手,或許可以重塑夏利昔日的輝煌,更快推動中國民族品牌乃至汽車產業的發展。
全球車市寒冬中,實力為王,巨頭和新晉者都已經開始起跑,夏利這塊生產基地的后半生將會走向何方? 未完,讓時間來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20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