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總裁董明珠說過,每個人都想摘桃子吃,但桃子總有一天會被摘完,所以聰明的人會選擇種一棵樹。不過顯然,至少在汽車市場中,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栽樹"這個大局觀的,更多的人因為看不清前景,而選擇了摘桃子。根據數據統計,在當前汽車行業電氣化、智能化、互聯化和共享化這所謂"新四化"大變革背景下,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車企已經超過60家。而后我們知道,不僅僅是高調亮出了新能源產品和規劃的BBA,還有其他傳統車企也相繼祭出了"法寶",比如別克Velite6、現代Kona等車型。但是,在燃油車扎根多年的傳統車企們,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大的轉變嗎?
其實,傳統勢力們瞧不起新勢力是很正常的事,傳統車企擁有生產資質并且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他們資金雄厚,并不需要像新勢力們一樣隔三差五就融資一趟。就拿上汽大眾來說,斥資170億在上海建立新能源工廠,并且大眾集團還專門為新能源汽車開發了MEB平臺。這種財力新勢力們想必無法達到的,甚至,它們還在為了產能問題發愁,就更不必說那慘不忍睹的財報數據了。
不過,新勢力們也有獨特的優點,也就是傳統車企必須要學習和改變的地方。首先,我們知道,新造車勢力中有不少都是互聯網企業轉型,將互聯網思維用于造車,這讓他們有著高度的創新意識,無論從外形設計還是造車思路來說都是如此。相較于一些思維僵化的傳統車企,新造勢力實踐創新的束縛更少,整體執行力高,相對也很大膽。很多朋友也許注意到了,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來和小鵬這類自主新勢力,它們車型的共同特點都是"科技化與極簡風格"融為一體的。如今年輕一代已經逐漸成為了消費主力軍,他們當然會更偏愛簡約又新穎的風格,比如車頂攝像機,還是Nomi智能機器人,看起來都非常能吸引人。
當然我們說到轉型,最重要的還是研發模式,對于傳統車企來說,核心部件如發動機可能都是自行研發,投入的人力、物力及時間都很多,這是因為傳統車企有這樣的能力和資本。但目前新能源的進程愈發加速,電池組、電機、電控全部都自主研發的話,技術上沒有積累,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對于急需轉型的車企來說實在不是件好事。因此,很多傳統車企選擇了與新勢力合作,或者是以其他方式采購或得到核心部件與技術,再加以調教和改良,這樣也會省事得多。因為未來新能源的核心點未必是三電技術,而是智能操作和MCU。
產品之后最重要的是銷售模式,這一點,傳統車企與新勢力們有明顯的不同。傳統車企因為有多年的經營布局,銷售渠道早已遍布全國,但4S店為主的線下銷售渠道其實早已失去了新鮮感,而新勢力們大多采用了互聯網銷售等新零售模式,并且非常注重場景化營銷,這讓消費者覺得非常新穎。再者,由于三電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能源車的產品更新節奏很快,一款車可能不過多久就會經歷換代甚至淘汰,產品線的更迭速度注定了老舊的銷售模式無法長久。因此,"統一價格"與"合理排單"則是保證新車順利銷售而又不會積壓庫存的好辦法。
總而言之,大勢所趨下車企全面轉型新能源只是時間問題,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是必行之策,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朝著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演變,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不能僅停留在企業內部,參與市場生態建設、跟上時代發展腳步,才是企業長久立足市場的關鍵要點。總而言之,想要活下去,就要讓自己變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31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