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汽車板塊當中,“純電動車”就像是一顆不斷裂變的新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和曝光程度,占據(jù)著越來越多的市場。這其中,特斯拉憑借著其高科技、智能化、先進制造工藝的特性,位居這一市場的頂尖地位,在獲得極高關注程度的同時,其發(fā)展也牽動著很多車主的心。
近日,有關特斯拉的一則消息登上了熱搜,無論是在汽車領域還是金融領域,都引發(fā)了巨大的轟動。7月26日,據(jù)“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道,特斯拉開盤跌超12%,并不斷下挫。截止至美股收盤,股價跌幅13.61%,市值蒸發(fā)6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8億元)。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也使汽車界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少見得受到了公眾的懷疑。
伴隨著特斯拉股價暴跌,這家純電動車領域霸主背后的隱患也被一一挖掘出來,業(yè)績不佳、高管離職等原因也都或多或少造成了今天的境況。不少人也都會問:表面風光的特斯拉,背后還隱藏著多少危機?
營收不及預期,前途仍然堪憂
北京時間7月25日,特斯拉公布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為6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9%,該季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為4.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7.19億美元有所收窄。而從產(chǎn)量和交付量上來說,特斯拉在該季也達到了8.7萬輛、9.5萬輛,產(chǎn)量較同期增長了63.2%,交付量也是創(chuàng)造了季度新高。
如果僅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的話,特斯拉的發(fā)展可謂是“一帆風順”,營收、產(chǎn)量、交付量均有所提升,同時凈虧損也是有所減少,所有數(shù)據(jù)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殊不知,這背后也是有著極大的隱患。
據(jù)專業(yè)人士分析,雖說特斯拉的營收有所增長,但是從凈利潤方面來說,卻依然不太樂觀。一方面,Model 3的利潤率有所下滑,使得“走量車型”的盈利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對于Model S/X這樣的高端車型來說,售價、銷量相對也不太穩(wěn)定,也就導致特斯拉的可持續(xù)盈利能力受到了懷疑。
此外,伴隨著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的逐步取消,未來特斯拉在營收、盈利方面,也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顯而易見的是,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現(xiàn)雖說有所進步,但是依舊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而特斯拉未來的走向如何,還是令人堪憂的。
高管頻頻離職,領袖孤掌難鳴
現(xiàn)如今,埃隆·馬斯克已成為特斯拉鮮明的旗幟,他作為特斯拉汽車公司的董事長,時常活躍在話題的中心。不過,對于一家大型公司,尤其是對于一家對技術、管理、營銷能力要求較高的汽車公司來說,僅有董事長遠遠不夠,還需要有能力、有經(jīng)驗的高管做支撐。可惜,近段時間來頻頻爆出的“特斯拉高管”離職的消息,無疑使特斯拉雪上加霜。
在第二季度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宣布作為“特斯拉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首席技術官”的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即將離職,轉為首席顧問。據(jù)了解,斯特勞貝爾負責監(jiān)管車輛的技術和工程設計,從事評估新技術、管理車輛系統(tǒng)測試、輔助與關鍵供應商之間技術對接的工作。可見,這位僅次于馬斯克的“二號人物”身兼重任,他的離職不僅很容易使“軍心不穩(wěn)”,同時也會對特斯拉后期的技術發(fā)展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
此外,除了首席技術官之外,特斯拉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包括首席信息官、首席財務官在內(nèi)的多名高管也都先后離職。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包括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不斷“挖墻腳”,導致特斯拉技術方面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馬斯克在經(jīng)營過程中實行“高壓政策”,過重的生產(chǎn)壓力和不斷擴張的步伐,也導致很多高管不堪重負。
毋庸置疑的是,對于一家跨國汽車公司來說,管理層的流動非常正常,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像特斯拉這樣大范圍的高管“出走”,就顯得極為罕見了。尤其是對于一些技術類、金融類高管的離職,多少也會削弱特斯拉的發(fā)展后勁,這種反常態(tài)的人員更迭,也是暴露出企業(yè)背后制度、管理方面的問題。
俗話說:“孤掌難鳴”,馬斯克實力過人眾所周知,但是對于一家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的汽車公司來說,如此多高管離職的影響不容忽視,也會對特斯拉今后的發(fā)展造成不小的困難。
新型營銷方式,未來仍存變數(shù)
早前,為了能夠節(jié)省銷售端的經(jīng)營成本,特斯拉曾經(jīng)大肆裁員,選擇“線上購車,線下交付”的直營店模式,進一步減少支出,增大利潤。這種銷售模式開創(chuàng)了汽車銷售界的先河,也是特斯拉此前最鮮明的標簽之一。
不過,就拿中國的汽車市場來說,如果想要獲得銷量從“0到1”,采用這種銷售模式完全沒有問題,線下門店也能夠很好地完成交車任務。但是在如此龐大的中國市場,乃至是全球市場來說,想要不和當?shù)亟?jīng)銷集團合作就進一步擴大銷量、提供令人滿意的售后服務,難免會有些捉襟見肘。所以,伴隨著自身發(fā)展,特斯拉的銷售模式逐漸會顯露一些弊端,想要從“1變100”也就變得非常難了。
除了盈利能力、高層不穩(wěn)以及銷售渠道三方面?zhèn)涫苜|(zhì)疑外,特斯拉近些年不斷下降的品牌影響力更是讓人印象頗深。在全球范圍內(nèi),時常能夠聽到特斯拉“自燃”、“輪子掉了”等問題,而特斯拉在解決事故的方式上卻更讓車主寒心,這難免也會使其未來的路變得更加難走。
結語:作為典型的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汽車公司,特斯拉一度被其他車企視為標桿,汽車領域當中也不乏有它的許多“信徒”。但是,特斯拉如何能夠擺正方向、擴充實力,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想必也是自身急需要解決和面對的問題。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艘遠洋貨輪若選錯了方向撞到冰山,曾經(jīng)再輝煌的成績也都將付之東流。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572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煟^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