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理解的不同而產生誤解。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負責收作業本,正好在訂正一道題,有人認為是在抄同學的作業,小報告打到老師那,結果被誤會了,不管我怎么解釋,表象讓我承擔起“抄作業”的恥辱……過了許久,我努力學習,用成績證明了我的清白,也讓小小年紀的我,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件禮物,一段教誨:人生總少不了誤會,暫時的痛楚與委屈都終將成為回憶,等你成長了、進步了,自然會感謝“誤會”。
記得我寫過一篇《想說愛你不容易——致敬新能源汽車奮斗者》,制約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三大因素:習慣、價格、充電。但部分媒體為博眼球、為博流量,斷章取義專家的論斷,放大一些所謂純電動汽車的弊端,諸如不環保、有輻射、易著火、成本高等,用“蒙太奇”的手法,讓消費者們霧里看花,給電動汽車烙下了不可消除的標簽,產生巨大的誤會。
誤會一:電動汽車后發者
奔馳創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制造出第一輛燃油汽車,美國人安德森在1832年制造出第一輛電動汽車。由此可見,電動汽車先于燃油汽車。近代的基礎科學發展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站與加油站相比,讓消費者更加依賴燃油車。隨著科技的進步,更輕便、可循環、高能量的電池,更簡單、更高效的充電方式,加上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的研發應用,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的劣勢正在縮小,未來出行勝出的將是電動汽車,你說電動汽車厲害不?
誤會二:電動汽車不環保
新加坡對“特斯拉”開出環保罰單,一時間激起千層浪,假正義使者們“電動汽車不環保”的言論,讓不明真像的群眾義憤填膺。而依據卻是發電就有污染,誠然說的沒錯,首先糾正一個觀點,火力發電廠排放污染,可以通過集中治理減少污染;其次電動汽車是個體零排放,無辜中槍“寶寶很委屈”;第三燃油汽車排放污染,難在車太多,走哪排到哪。隨著水力、風力、太陽能等補充發電,電池回收更科學更規范,你說電動汽車環保不?
誤會三:電動汽車有輻射
記得手機剛普及的時候,輻射就被某些媒體夸大宣傳,聽“輻”色變給國民留下后遺癥,“影響男性生育,開一天腦袋疼、掉頭發”等比較嚇人的回答。國機智駿汽車電氣專業人士通過數據來告訴你,電動汽車電場強度低于燈泡,電磁輻射遠低于家用電磁爐的輻射量,在均速行駛過程中,車內平均發射量僅為34dB,遠低國家標準,你說電動汽車安全不?
誤會四:電動汽車易著火
其實汽車自燃是一件小概率事件,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就更小,人類的臆想帶動了科技的發展,但也帶來了想當然的悲觀,認為電動汽車易著火。據統計,燃油汽車自燃率萬分之三點一,電動汽車以特斯拉為例只有萬分之一點一,2018年電動汽車自燃51起,相對102萬輛當年銷量,加上電池系統哨兵模式及阻燃模式,煙頭引發大火不容易,你說電動汽車可靠不?
誤會五:電動汽車成本高
汽車業內人士都知道,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差距僅在發動機和電池模組,以傳統20T發動機最低價格3.5萬元為例,以國機智駿汽車GX5為例,電池模組一度電約1200元,46.4度約5.5萬元,以每年行駛3萬公里測算,燃油汽車(9L/100KM、6.7元/升)18090元,電動汽車(14 L/100KM、0.6元/度)2520元,相差15570元,不到18個月成本持平,隨著時間增加,其成本優劣顯而易見,加上8年15萬公里電池質保,省下的錢再換臺車“沒毛病”,你說電動汽車省錢不?
相對燃油汽車,電動汽車依靠電機動能可瞬間達到最大扭矩,新能源肯定相對燃油有更強大的加速能力。即便是開車去盤山公路翻山越嶺,電動汽車也沒啥問題。實事上,一旦解決了充電便利性,續航將不成問題,智能化電動汽車將鳳凰涅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肖雄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979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