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汽車,配備傳感器并具有復雜數據處理能力,也缺乏社會意識。雖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會將其周圍的駕駛員視為障礙,而不是具有特定意圖、動機和個性的人。
(圖片來源:MIT官網)
那么,社會意識能提高自動駕駛汽車的性能嗎?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A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據外媒報道,研究人員建立了系統,將駕駛員的行為按自私程度(駕駛員對其他車輛表現出利他行為的可能性)進行分類。測試發現,該算法能更好地預測駕駛員行為,準確率為25%。
該團隊的模型既借鑒了博弈論,也借鑒了社會價值取向(SVO)心理學概念,SVO表示一個人的自私程度(利己)與合作程度(親社會)。為了構建這一模型,針對駕駛員試圖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道路場景,研究人員進行了建模。此種情景中,該模型學會根據運動片段預測駕駛員是合作的、利他的,還是利己的。通過這種方式,AI能逐漸學會適時采取不同的駕駛行為。
例如,并道和左轉時,駕駛員可以選擇是否讓其他車輛并入車道。其中,讓其它車輛并道的駕駛員認為比不讓汽車并道的駕駛員更具競爭力。那么,該模型可能會更加果斷,使車輛在交通擁堵時變道。在其他情況下,比如遇到一位自私的駕駛員進行左轉時,該模型可能會等待一輛更親社會的駕駛員駕駛的汽車,然后再采取行動。
研究人員表示,該系統還不夠健全,無法在公共道路上實施,但他們計劃將其用于行人、自行車和其他駕駛環境行為主體。此外,研究人員還計劃研究其他與人類打交道的機器人系統,如家用機器人,并將SVO整合到預測和決策算法中。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羅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10443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