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電池是90年代才提出的新概念電池,它突破了化學電池 的局限,用物理方法實現儲能。眾所周知,當飛輪以一定角速度旋轉時,它就具有一定的動能。飛輪電池正是以其動能轉換成電 能的。高技術型的飛輪用于儲存電能,就很像標準電池。
簡介
飛輪電池中有一個電機,充電時該電機以電動機形式運轉,在外電源的 驅動下,電機帶動飛輪高速旋轉,即用電給飛輪電池"充電"增加了飛輪的轉速從而增大其功能;放電時,電機則以發電機狀態 運轉,在飛輪的帶動下對外輸出電能,完成機械能(動能)到電 能的轉換。當飛輪電池發出電的時,飛輪轉速逐漸下降,飛輪電 池的飛輪是在真空環境下運轉的,轉速極高(高達200000r/min, 使用的軸承為非接觸式磁軸承。據稱,飛輪電池比能量可達150W ·h/kg,比功率達5000-10000W/kg,使用壽命長達25年,可供電 動汽車行駛500萬公里。美國飛輪系統公司已用最新研制的飛輪電池成功地把一輛克萊斯勒LHS轎車改成電動轎車,一次充電可行駛 600km,由靜止到96km/h加速時間為6.5秒。
起源
飛輪儲能電池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早期,最初只是想將其應用在電動汽車上,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并沒有得到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由于電路拓撲思想的發展,碳纖維材料的廣泛應用,以及全世界范圍對污染的重視,這種新型電池又得到了高速發展,并且伴隨著磁軸承技術的發展,這種電池顯示出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現正迅速地從實驗室走向社會。歐美國家已出現實用化產品,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工作原理
飛輪儲能電池系統包括三個核心部分:一個飛輪,電動機——發電機和電力電子變換裝置。
電力電子變換裝置從外部輸入電能驅動電動機旋轉,電動機帶動飛輪旋轉,飛輪儲存動能(機械能),當外部負載需要能量時,用飛輪帶動發電機旋轉,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力電子變換裝置變成負載所需要的各種頻率、電壓等級的電能,以滿足不同的需求。由于輸入、輸出是彼此獨立的,設計時常將電動機和發電機用一臺電機來實現,輸入輸出變換器也合并成一個,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系統的大小和重量。同時由于在實際工作中,飛輪的轉速可達40000~50000r/min,一般金屬制成的飛輪無法承受這樣高的轉速,所以飛輪一般都采用碳纖維制成,既輕又強,進一步減少了整個系統的重量,同時,為了減少充放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主要是摩擦力損耗),電機和飛輪都使用磁軸承,使其懸浮,以減少機械摩擦;同時將飛輪和電機放置在真空容器中,以減少空氣摩擦。這樣飛輪電池的凈效率(輸入輸出)達95%左右。
實際使用的飛輪裝置中,主要包括以下部件:飛輪、軸、軸承、電機、真空容器和電力電子變換器。飛輪是整個電池裝置的核心部件,它直接決定了整個裝置的儲能多少,它儲存的能量由公式E=jω^2決定。式中j為飛輪的轉動慣量,與飛輪的形狀和重量有關; ω為飛輪的旋轉角速度。
電力電子變換器通常是由MOSFET 和IGBT組成的雙向逆變器,它們的原理不再敘述,它們決定了飛輪裝置能量輸入輸出量的大小。
優點
飛輪電池兼顧了化學電池、燃料電池和超導電池等儲能裝置的諸多優點,主要表如下幾個方面: (1)能量密度高:儲能密度可達100~200 wh/kg,功率密度可達5 000~lO 000 w/kg。
(2)能量轉換效率高:工作效率高達百分之90。
(3)體積小、重量輕:飛輪直徑約二十多厘米,總重在十幾千克左右。
(4)工作溫度范圍寬:對環境溫度沒有嚴格要求。
(5)使用壽命長:不受重復深度放電影響,能夠循環幾百萬次運行,預期壽命20年以上。
(6)低損耗、低維護:磁懸浮軸承和真空環境使機械損耗可以被忽略,系統維護周期長。
來源:第一電動研究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221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