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下屬伯克利實驗室(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近期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及印度行駛,節油效果相比在美國更好,原因歸結于不同地區的路況與交通差異。
在中國,一款混合動力車相比傳統燃油車節油53-55%,在印度這一比例為47-48%。而在美國,混動車比傳統汽車節油40%左右。不過,混合動力車以及純電動車在中國及印度地區屬于較為高端的汽車產品,市占率比較低。
項目研究負責人Anand Gopal表示:“上述發現對這些地區混動車銷量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印度政府已經關注到了這些數據。雖然目前來說,中國與印度兩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中,汽車作出的“貢獻”僅占很小比例。不過,這兩國的汽車保有量正在飛速上升,這也是為何我們決定對該兩個地區進行研究的目的。混動車與電動車能夠大幅降低汽車的碳排放和其他傳統汽車污染物。”
Anand Gopal與伯克利實驗室的另兩位科學家Samveg Saxena和Amol Phadke利用動力總成仿真模型軟件“Autonomie ”來創建研究對象國家熱賣車型的“混動版本”。對于中國和印度,研究者分別選取了別克凱越以及瑪魯蒂鈴木的奧拓。
不同地區混動車相對傳統汽車的節油率對比圖
中國地區
為了營造出典型的中國駕駛路況,研究者從中國的11座不同城市,選取了不同高低峰時間的駕駛循環。路況包括主干道、郊區道路、高速公路、住宅區道路等。將在這些道路上獲取的參數與美國相同種類道路中獲取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者發現:在中國駕駛的平均速度低于美國、停車頻率低于美國、但是急加速/減速的情況則比美國常見。
模擬過程中,研究者將搭載內燃機 發電機(并聯式混動)、串聯式混動、內燃機 啟停系統的車輛與傳統內燃機車在中國、印度、美國地區進行分別比較。
結果表明,中國地區并聯式混動車相比傳統汽車節油25.5%,而美國地區則僅為13.2%;中國串聯式混動車比傳統汽車節油53.6%,美國地區僅為32.6%。
基于這些數據,研究者認為,隨著中國地區汽車保有量上升,政府應該推出激勵政策,鼓勵購車者購買混合動力車。
印度各地混動車相對傳統汽車節油率
印度地區
Gopal對印度交通狀況的描述歸結為3個詞——“非常緩慢”、“相當瘋狂”、“十分擁擠”。頻繁的啟停、大量的怠速時間以及高速公路的稀缺性使得混合動力車在該地區的效果十分好。
研究組成員Samveg Saxena表示:“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以及混動系統中的電池和電機都使得混合動力車在印度交通中有出色的節油效果。”他繼續指出:“研究表明,可提升發動機效率的電機是節油的最大功臣,其次是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最后再是啟停功能。” Saxena表示試驗結果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們原本認為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才是節油的最佳利器。
Saxena還對混合動力系統中的電池尺寸進行了參數分析。結果顯示,對于印度的路況,使用功率為15-20千瓦的電池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另外,低于10千瓦效果則大幅下降。
印度政府去年發布了一項規劃,規劃中指出2020年之前印度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的保有量綜合將達到600-700萬輛。
研究者Gopal、Saxena以及Phadke還對印度地區純電動車的電量消耗問題進行了研究,旨在分析如何將電動車接入現有的電網設施以及如何最小化電網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中對印度的電動摩托、電動三輪、以及不同類型的電動汽車每公里電量消耗進行了詳細的分類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城市路況下電動摩托耗電量為33瓦時/公里,電動三輪車61瓦時/公里,低功率電動汽車耗電84瓦時/公里,高功率電動汽車耗電123瓦時/公里。高速公路路況下,低功率電動汽車耗電133瓦時/公里,高功率電動汽車耗電165瓦時/公里。
在模擬過程中,研究者還對汽車是否開了空調或其他輔助電氣設備、車內乘客人數多少、路況優劣進行了分別統計。在此則不一一列出數據。
來源:蓋世汽車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301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