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純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這毋庸置疑,而本田作為“黑科技”的忠實者,自然不會放過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此次本田申請了一個“奇怪”的無線充電專利,而之所以說它奇怪,是因為它在設計上很像有軌電車,讓人腦洞大開。那究竟是怎樣的專利呢?
說起無線充電,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其實從原理上來講,無線充電并不復雜。無線充電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電磁感應技術,通過初級線圈的交流電產生振動感應磁場,而在該磁場中,靠近初級的次級線圈也隨之產生感應電流。
其實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并不復雜,只是現在發展速度還較為較為緩慢,如果研發思路正確,成熟普及是遲早的事情。
電動汽車采用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將充電電纜和反射線圈埋在停車位中,當車輛駛入停車位時,安裝在車輛底部的接收線圈與發射線圈重合,發射線圈產生交變磁場,接收線圈產生電流通過逆變器將電能傳遞到電池,這就是汽車無線充電的最簡單模式。
現如今大多數的無線充電產品都是固定在地面上,車輛只有在靜止狀態下才能夠進行無線充電。
在現如今的絕大多數無線充電設備中,基本都采用了上述方式,雖然這種方式還遠未成熟,但它已經具有相當可靠的產品出現,例如高通以及Evatran公司,它們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無線充電設備,并且在積極尋求和車企合作。
雖然無線充電設備現在還遠未普及,但是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產品開始出現在市面之中了。
現如今,絕大多數第三方無線充電設備制造商選擇和車企開展深入合作,以盡快推廣無線充電技術。
而本田此次申請的專利則和這種方式有著巨大區別,本田意圖在汽車上裝配一套電動手臂,當汽車在行駛時,這套手臂就會延伸出去和道路兩側的電網進行接觸,從而進行充電,這樣就可以達到邊跑邊充的理想效果。
專利示意圖
不難發現,本田這項專利是想建立一套比地面嵌入式電磁線圈更加簡單并且相對便宜的一套系統,不過這也讓人很難理解。第一,耗費公共資源在馬路上建立一條類似鐵軌的電網道路是否合理?第二,如果遇到突發情況,手臂在接觸電網過程中,是否會發生危險,造成人員傷亡?第三,正常情況下,如果后車想要超車,手臂會造成不便,這勢必就會對駕駛者造成一定駕駛壓力,這樣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
其實本田的理念在之前沃爾沃集團、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和瑞典能源局(Swedish Energy Agency)所聯合研發的快速道路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項目中就已經有所體現。沃爾沃在瑞典Hallered的測試中心建設了一條長約0.25英里的測試道路,該測試道路內部鋪設了電纜,這樣的模式就和本田的想法類似,不過沃爾沃的看起來可能更加靠譜。
之前沃爾沃的想法和本田類似,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可能沃爾沃的模式更加成熟一些。
編輯點評:其實對于本田此次的新專利,大家不必過于認真,因為很多專利想要展示的只是一種想法,這種想法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有待驗證。本田的這種無線充電模式相對于安裝在停車位上的模式要復雜許多,并且從現實情況來看,有些天方夜談的感覺。不過,我還是真心希望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得到普及,那樣困擾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充電問題就不足掛齒了!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王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45976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