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到了回顧一年中發生了什么大事兒、對明年立 flag 的時候。flag 立不立無所謂,反正每年都立,可真正實現的少,但是年度回顧還是要認真做一下的。事實上,回顧 2017 年的汽車科技圈,值得記住的產品和故事也不算少。
今天的第一個專題,我們聊聊車內人機交互這件事。
經過 Geekcar 小伙伴們的熱烈討論(其實毫無懸念),2017 年度最佳車內人機交互,我們選路虎攬勝星脈。
路虎以往在人機交互方面一直是平淡無奇,誰知道它憋了個大招,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路虎攬勝系列的第四位成員——攬勝星脈的量產車首次公開亮相。很多人關注它的外觀,但是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它對于車內人機交互所做的革新,也是一個大亮點。
它厲害在哪兒?下面再介紹一遍。
路虎把星脈的人機交互系統命名為「Touch Pro Duo」,「Duo」是雙的意思,它是路虎車系里第一次使用雙觸摸屏,尺寸都是 10 寸。上方的屏幕繼承了路虎一貫的大寬屏設計風格,并且可以調整屏幕俯仰角度,有助于控制反光,這塊屏幕用來顯示導航、多媒體等功能。
下方的屏幕側重于對車輛自身的控制。比如攬勝標志性的全地形反饋系統,就通過這個屏幕進行操作。
雖然在星脈之前也有一些日系為主的車型采用了雙屏設計,但是在菜單設計合理性、交互便利性、屏幕及 UI 美感、科技感等方面,誕生于 2017 年的星脈顯然做得更好。
當然也有問題:這兩塊屏在防指紋方面并沒有做太多優化,屏幕沾滿指紋之后美觀度大打折扣。
除了這兩塊屏幕,高配的星脈還配備了 HUD 抬頭顯示、全液晶儀表、方向盤觸控板等人機交互硬件。
HUD 影像直接投射到擋風玻璃上,作為攬勝車系的成員,路虎在星脈的 HUD 上增添了車身實時狀態顯示,可以方便司機越野時快速獲取車身信息。
而星脈在方向盤上的創新是,用「觸摸板」替代了傳統的方向盤多功能按鍵,這個變化又一次營造了星脈的科技感:
空調控制旋鈕的變化也是星脈內飾里讓人驚訝的一個細節。在全面觸摸化的趨勢下,路虎仍然保留了使用頻次較高的實體空調旋鈕,并且把旋鈕疊加在了屏幕上,在中間大面積鏤空的位置上可以顯示溫度,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感。不過,這也給工程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旋鈕內部也更加不好清潔。
雖然也有槽點,但是整體上來看,在 2017 年各個車企推出的量產車里,星脈的人機交互絕對算得上是亮點多多,并且有一定的原創性,不少人機交互和汽車內飾從業者也對星脈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除了攬勝星脈之外,2017 年還有幾款車的人機交互系統也不錯。
首先是新一代的奧迪 A8:
新 A8 的屏幕布局和星脈有點兒類似。在新 A8 之前,出于行車安全考慮,奧迪一直采用的是非觸摸屏,這次新 A8 是奧迪品牌里第一次出現觸摸屏設計,并且舍棄了 MINI 按鍵和多維旋鈕,可以說是奧迪在屏幕設計上邁出的一大步。
那么對于安全問題,奧迪是怎么解決的呢?答案是「觸覺反饋」。新 A8 的兩塊中控屏幕自帶「觸覺反饋」,觸摸屏幕的時候,屏幕會和手機一樣發出「噠噠」的聲音,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盲操的準確度,間接的提升了安全指數;另一方面,多多少少也增加了一些操作上的質感和精致度。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即使有了「觸覺反饋」,在精確度和安全指數上,觸摸屏幕依然不如實體按鍵。
然后要說的是特斯拉 Model 3。Model 3 的內飾和人機交互都采用了非常簡潔的設計,甚至在它的量產版里,我們也沒看到 HUD、傳統儀表盤的身影。除了方向盤上的兩個多維滾輪和方向盤后的兩個檔桿,所有的設備控制和信息顯示都被集成在 15 寸的大屏上。
過分的簡約意味著對過去車內人機交互在某種程度上的「顛覆」,也意味著用戶需要重新去學習并適應特斯拉建立起的這套交互邏輯。
從國外網友視頻的介紹視頻來看,特斯拉將方向盤上的兩個旋鈕賦予了比傳統汽車更多的功能,這兩個旋鈕搭配屏幕顯示,有一種操控數碼設備的感覺,而傳統意義上的「儀表盤」顯示信息,被設計到了屏幕左邊的區域,這個變化對于行車安全是否有影響,沒開過實車的我們并不好下結論。
對于車內人機交互哪家強的問題,我們還采訪了人機交互專家許士彥和張卷益,他們從更專業的角度給我們盤點了 2017 年的車內人機交互發展趨勢。以下是他們的觀點:
EICO CEO 許士彥:
回顧 2017 年的人機交互系統,我覺得有三個特點。
首先三屏設計似乎變成了新車標配,以前主要是中控液晶屏幕和全液晶儀表盤,17 年開始引入了第二塊中控屏幕,主要負責空調、座椅以及駕駛模式等的控制,像新 A8、路虎攬勝星脈等車型。汽車進入了全屏時代。
第二,軟硬件結合更加直觀。比如液晶屏區域融合硬件,像攬勝星脈的硬件旋鈕融入到屏幕顯示區上,還有 Panamera 的儀表盤采用了一個傳統表盤和四個虛擬表盤相結合的設計,而不是全液晶儀表。再比如觸控區域的按壓反饋,在一些屏幕或者中控觸控區采用按壓式反饋(類似 iPhone 7 的 Home 鍵),比如新 A8。這些新特性一方面可以解決像 Tesla 大屏帶來的盲操安全性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汽車中控區出現千篇一律的設計造型。
第三點,多屏之間的無縫信息交流。在過去,由于幾塊屏幕的功能是分開的,所以不需要屏幕之間的信息交流。但現在全液晶儀表盤成為了很多新車的標配,所以這塊屏幕不僅僅只是顯示速度表、轉速表等基礎信息了。而是會根據不同的行車狀態,顯示出一些像導航一樣的重要數據。加上混動車、電動車的普及,能源管理也很適合在儀表盤上實時顯示。這時候多屏之間的無縫信息交流就很重要了。
那么未來的人機交互會怎么發展呢?在我看來,硬件的變化會帶來交互體驗的提升,用戶與汽車的互動會更加自然更加直接。而物聯網、智能助理、自動駕駛的引入也會讓汽車擁有更豐富的功能與能力。
手機廠商主導的 CarPlay 、Android Auto 依舊只能作為汽車中控的補充,主導中控和人機體驗的還是汽車廠商。 而蔚來、威馬、車和家等新時代的車企也正在通過自己的資源與整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并創造更極致的用車體驗。
新舊車企將在電動車來臨的時代進行對決,汽車的人機交互的體驗將成為各家廠商之間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FOKS 創始人 張卷益:
今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攬勝星脈的「Touch Pro Duo」,特別是他們的雙屏交互,有效的區分了信息和控制的區域需求,同時與硬件控制的結合也恰到好處。另外,這套系統里對于 HUD、方向盤觸摸控制以及液晶儀表的結合都做的很好,能夠明顯的看出設計者和開發人員在里面花費了不少功夫。
還有一點,從 Tesla 開始,很多車都在單純追求屏幕尺寸的大,但是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大屏本身是否合理。加上很多原來做移動設備的設計師進入到這個行業,從思想和習慣上都沒有為汽車設備進行設計。路虎的「Touch Pro Duo」雖然沒有一個超大的觸控屏,甚至于看上去還有點類似傳統的汽車中控,但是他們所設計的布局反而非常符合駕駛場景,與我一貫主張的「汽車交互應當避免焦點黑洞」也很接近,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設計圖就感覺被打動了。
接下來的趨勢?我認為,語音交互會在汽車領域進一步拓展,它對于駕駛場景的價值遠遠大于在移動設備和智能家居上。其次,在未來 1~2 年內,可能會出現更好的導航設備,更多的功能和體驗,這個也是我個人的期待。第三,隨著更多智能車機的出現,汽車與手機的互聯互通應該會有很大進步。目前這個部分各個廠商一直想做,但是都做得不太好。
好了,以上就是 GeekCar 以及行業內小伙伴們關于車載交互領域的看法和總結。總之,雖然可能這些有足夠亮點的車型離大部分用戶還有些距離,但在汽車行業,從來都有技術從上至下的普及規律。這些能夠說明未來交互趨勢的技術,也會在一段時間內,逐漸覆蓋到更多用戶。
當然,技術的創新是時刻在發生的。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又會出現什么新技術,新技術又會如何改變我們和汽車交互的方式。但是不管怎么說,技術是為人服務的,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希望各個廠家能多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打造更符合駕駛場景的人機交互系統。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60241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