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遠未達到完美。事實上,盡管現在很多自動駕駛汽車都擁有能夠在最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檢測行人、道路標志和其他車輛的傳感器系統,但行業始終面臨一個主要障礙 ——大霧。
由于許多車輛使用基于可見光的傳感器系統來檢測諸如路牌之類的東西并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它們通常依賴于具有相對清晰的物體路徑來檢測物體。由于霧會“散射”光線,使其行為與通常情況不同,因此起霧后對于使用這些系統的自動駕駛車輛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
然而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方法,允許基于可見光的傳感器系統即使在最濃的霧中也能更準確地檢測物體。麻省理工學院的系統可以“解析物體的圖像并測量它們的深度”,范圍可達57厘米,而普通人只能看到大約36厘米。
這個數字起初看起來并不令人印象深刻,但研究人員在測試中模擬了“更濃”的霧,而不是普通人類駕駛員所擔心的。普通的霧通常允許駕駛員的能見度達到大約30到50米。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其他自動駕駛汽車都擁有傳感器系統,這些傳感器系統在大霧條件下的表現實際上比標準的人類視覺效果差,所以麻省理工學院的解決方案可能是該行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來源:cnBeta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65475
以上內容轉載自cnBeta,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