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進程中,作為國民經濟底層支柱的制造業已落后半步,他們正在艱難地追趕。艱苦在于,這些企業體積龐大,“掉頭”更難,面臨更多來自制度、技術上的禁錮。卓越在于,這些企業已經在摸索中前進,實現了一些“黑科技”。制造業正在開放思維,接受更多來自IT業的新鮮想法。
支持多網關協議的IoT供應商——Friendly-tech
FriendlyTech是一家集IoT、智能家居和TR-069設備管理于一體的電信級物聯網供應商。
據來自FriendlyTech公司的Dror Braunstein介紹,目前該公司大部分客戶為歐美各大通信運營商以及設備管理公司,大約有兩千萬臺設備已經接入該公司的IoT平臺。這家企業的智能家居管理平臺為用戶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個連貫的、全面的視圖,并從家用電器、安全傳感器到攝像頭、電源管理來控制智能家居中的設備。除此之外,該公司也將這一平臺應用到電站管理等工業場景上。
FriendlyTech的平臺架構及基本功能如下圖所示:
通過最底層傳感器收集數據,收集到的數據通過第三方云端及其他方式傳輸到智能管理層,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后,傳遞到APP影響層,通過智能API傳輸到生成器中提供到客戶手中。
接入設備及傳感器范圍廣泛,整個平臺形成完整閉環
“我們的優勢在于,第一,管理引擎非常強大,并且有強勁的服務器能夠幫助我們管理接入的設備。第二,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網關協議接入不同的設備,傳感器能夠接受各個渠道來的信息。第三,在應用層面,可以垂直衍生出不同的應用。第四,可以用不同的平臺管理來進行端口介入。第五,通過上述功能我們能夠實現故障檢修。另外,面對不同的客戶,我們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定制。我們最卓越的功能就是預測性分析。”
例如在能源領域,該公司將能源指標通過不同的網關協議傳播到IoT平臺中,在平臺進行智能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反饋給管理層。另外,在智能能源管理面板(Dashboard)上,該公司也會根據客戶需求設置不同的計量表和參數進行實時監控,連接不同的傳感器與相關設備。
反饋到管理層的頁面中能夠清晰地反映出各項能源指標
無線傳感器供應商BeanAir,實現了針對大型建筑結構的遠程監控
一家來自法國的無線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BeanAir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據Damon Parsy介紹,無線傳感器生產商BeanAir公司成立于2008年,初始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在德國柏林建立起自己的工廠,并將總部移至柏林。
其產品包括動態測量(如加速度,應變),及靜態測量(如溫度,壓力,傾斜度)的無線傳感器及數采設備。包括無線沖擊記錄儀、數據記錄儀、無線傳感器、加速度計、測斜儀等。產品具有相當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主要針對大型建筑結構監測、制造業、智能電網和環保等行業。
目前,該公司的無線傳感器已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工地、油田、核電站冷卻塔等場景。合作伙伴遍布亞洲、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及俄羅斯等地。客戶包括道達爾、三星、福特、通用等工業巨頭。
在法國核電站冷卻塔上,BeanAir通過監控水溫、空氣、震動等指標監測核電站冷凝塔的建筑狀況
該公司業務主要是利用傳感器,從震動、壓力、負載、傾斜角度和坡度、摩擦情況等指標,通過激光掃描、聲學測量等相關測量標準和計算,去實現大型建筑結構的監測,并進行損傷預警。而通過無線傳感器的高效信息傳播,監控人員可以實現在大洋彼岸實時觀測。
“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項工作實現上述功能:第一,通過指標監測大型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健康狀況。比如建筑物、橋梁、大型風機。第二,一旦發現損傷,能夠確定損傷位置在哪兒。第三,將上述內容進行量化。第四,進行損傷預測。”
Damon Parsy表示,無線傳感器解決方案有以下幾大優點。一,成本優勢,無線傳感器是即插即用的,操作簡單方便,部署靈活,不用進行線纜的挖掘。傳感器本身的使用壽命也比較長。算上機器采購成本和部署成本,每一個傳感器平均部署安裝成本在5000-6000人民幣左右。二,它不僅僅能夠監控周圍,在它自身出問題的時候,工作人員依舊能夠收到警報。三,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同樣重視安全問題。針對丟失或數據沖撞問題,BeanAir設計了儲存轉發功能,一旦數據傳輸失敗或者斷連,將會有一個內置的設備進行備份和轉發。
夠快云庫——通過云盤方式使企業數據文件應用更加有效
夠快云庫的CEO陳翊在會上講解了如何通過更好地管理企業的文件資料來提高企業工作效率,以及夠快云拍服務大企業的實例。
“企業生產數據有85%為非結構化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需要有效的結構化管理。比如文件資料散落在不同人、不同設備中,就會出現無法統一管理、調度的問題。不能實時在線查找,同時也無法保證文件安全。”
陳翊談到,“文件資料形成企業統一管理”的最大價值是形成了一個文件的大數據平臺。“形成大的數據資源,搜索、尋找、定位很關鍵,能夠快速定位到要找到的文件資料。”
夠快云庫支持云端的全部檢索,同時支持離線,網絡恢復以后要自動更新到云端,傳播到對應的設備等功能。并且,夠快云庫已經和微信、釘釘結構,適合現在的辦公習慣。
夠快云庫的混合云架構能夠實現靈活部署
此外,陳翊還分享了夠快云庫為新東方、愛茉莉太平洋集團、長城汽車等公司服務的案例。
某客戶利用夠快云庫實現的文件管理平臺
在上圖這個案例上,夠快云盤就用到了混合云部署,利用混合云實現了個人、項目、業務存儲和項目管理、包括移動端的打通。“這些都是對應當時的業務訴求。無論是在線上線下都可以快速匹配,統一管理。更重要的是,通過云平臺,文件管理可以推廣到每一個人。”
RAYcatch:更智能的管理光伏電站資產
Michael Goldstein為我們介紹了RAYcatch這家公司在光伏電站資產上的一些經驗。這家公司開發了一個名叫DeepSolar?的平臺,通過AI來管理光伏電站資產。目前在全球管理了大概1GW的光伏項目,客戶企業包括Enlight、ARAVA POWER、EDF、通用等大型能源公司。
“光伏產業蓬勃興起。但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30年里,雖然光伏產業每年都有大幅增長,但我們對光伏資產、光伏發電設備的管理依然采用了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在我們隊德國300多個電站進行監控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發電站存在非常大的性能差異,監控、運維有很大提升空間,對人的行為、判斷以及的電站問題的診斷,這其中存在著大量的運維差異。”
而DeepSolar?旨在通過AI智能學習、深度機器學習等相關智能手段收集實時數據和人為行動反饋信息,并進行數據分析,幫助管理層更好的做決策。“我們整個平臺已經實現了閉環,并且每天都會進行自動的數據收集,進行實時數據監控。”
該解決方案已形成完整閉環
在數據處理中,該公司也會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大家要明白,收集到的數據并不都是完美的,它與真實數據存在誤差,所以我們要使用人工智能來對數據進行平均正常化處理,在進行有效的處理后,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電站運行狀況。”
據Michael介紹,在整個研究過程中,DeepSolar?已經羅列出將近100個容易出現故障的指標,來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監測。“比如灰塵、天氣都是我們監控的范圍。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是通過實時數據來進行相關分析,在這一點上其他管理系統做不到。”
此外,除了電站診斷外,DeepSolar?還可以滿足其他功能,比如光伏電站工人打卡情況監測,甚至在后續運維上,通過DeepSolar?平臺的診斷,機師不需要盲目去巡檢,而是到達指定地點去檢修。系統也可以幫助管理人員監控技師是否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進行檢修。
Michael表示,通過實際項目證明,使用DeepSolar?這套系統能夠幫助電站每年提升2%-6%的營收,同時在運營管理成本上可以降低2%左右。綜合對內部收益率影響能夠達到10%。
該平臺還有一個優勢是,操作系統快速簡單容易上手,能夠根據不同的客戶定制他們想看到的數據指標。該公司為客戶提供系統整合服務,客戶不需要提供額外的開發信息、數據來源,也不需要投入額外的硬件設施。“在收費上,我們采用按月收取使用費,所以客戶可以采用訂閱,或者即付即用的方式。對于企業來說,使用我們的平臺不需要資本的投入,只需指出一定的運營費用就可以了。一般來說,這個費用不會超過總收益的10%。”
Fsight:用AI對配電網絡進行優化
Fsight是一家初創企業,他們試圖用智能的方式預測輔助決策。簡而言之,Fsight試圖通過對場地的一種規劃低壓安裝,優化能源流,并且基于預測數據,輔助完成整個P2P的能源進行交易過程。該公司已成立3年,目前擁有6個付費客戶,超過20個試單項目。該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對配電網絡的優化以及建立能源交易平臺,來實現成本節約。
Yuval Farkash介紹到,Fsight的核心技術是它的能量AI,“這是第一個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預測、優化和交易分布式能源系統。Foresight采用完全自下而上的架構,來預測傳統和分布式電網的消耗和可再生能源。能夠收集各種來源的數據,恢復丟失的數據,幫您做出最佳決策。”
“隨著配電網絡的發展,我們遇到了很大的機遇,主要是因為我們中心電網再進行配電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電網外電量在增長。”Yuval Farkash指的是在大型電力企業之外,越來越多的家庭、企業開始擁有自己的分布式電源,比如中國的家用光伏系統。
分配環境下的能源消費結構
“我們發現,在配電網絡去中心化、也就是配電網絡變革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提前部署一些事情。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變革,第一,它具備價格優勢,比如光伏、充電樁設備、儲能等能源的興起,第二,從技術角度來講,這種分布式能源可以加入到現有的資源配置中。從國家戰略角度來看,這樣的變革肯定是方向。最后一點,這樣去中心化的能源結構調整,實際上給整個電力供給提供了抗壓能力,確保電力供給安全。”
因此,該公司的做法是,通過為客戶的場地規劃正確的DER安裝,操作客戶的能源資產并優化能源流。對儀表能源資產背后的所有控制進行優化,并管理需求方消耗、生產和存儲,進而以完全自主的方式交易多余能源。
“我們的預測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們在以色列電力公司做過試點。這家公司在不同的發電廠中存在不同類型的發電電源,我們通過部署計劃,并幫助他準確測量出發電量的變化趨勢,并及時告訴企業在關鍵時間點,用什么方式來調整電源。在幾周后我們拿到的結果顯示,我們的預測方式要比他們自己的預測方式提高了40%的準確度。
通過全時云實現了實時跨洋視頻會議
此外,本次會議由全時云服務全程提供跨洋實時電話會議等技術支持。得益于全時云的技術支持,我們才能在無錫與以色列、德國等地進行完美無障礙的溝通。據了解,全時在全球分布有20多個智能專線MPLS POP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香港、芝加哥、達拉斯等地。
正如全時CEO陳學軍所言:“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技術才是未來真正需要的,也是社會轉型需要的”。全時的行業解決方案專家王欣也在會議上談到了科技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她表示,全時“萬物互聯”的理念貫穿始終,結合無人機、各類傳感器、監控等數據與全時產品深度融合貫通,智能硬件搭配全時成熟易用的軟件支持,融合全球化從而達到萬物互聯這一目標,幫助能源行業真正解決難題。
來源:鈦媒體
作者:趙宇航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69168
以上內容轉載自鈦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