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團發布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應用到外賣配送場景,今年將首先試運營,2019年計劃實現片區規模化運營。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現場表示,美團外賣配送目前日最高訂單達2100萬單,配送人力成本會很高,一部分訂單采用無人駕駛能夠改善效率和成本。
美團點評首席科學家夏華夏現場介紹,外賣配送的場景對無人駕駛技術非常有幫助。
第一、豐富的落地場景,美團點評目前覆蓋全國2800個市縣、從北到南四季不同的天氣、一年365天24小時不休息,可以給無人駕駛提供豐富數據;
第二、強大的技術后臺,包括智能調度系統、美團云、大數據、數據安全體系四個方面,美團點評會把這些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
第三、全面運營支持,幫助合作伙伴進行場景選擇、打通商家和地產、進行充電維護保養;
第四、推動相關行業標準體系,比如智能網聯、服務型輪式車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標準規范、測試體系和示范運營。
據了解,美團點評在2016年成立W項目組,開始對無人配送投入研發,到2017年底正式成立無人配送部。王慧文舉了原子彈和芯片的例子,他認為,無人配送更像“芯片”制造,要經歷實驗室、量產、規模化盈利三個階段,今天美團點評的無人配送還處于什么階段?王慧文認為還處在“實驗室階段”。
王慧文坦言,對美團來說,無人配送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有幾大難點:第一,美團在最近兩三年開始機器學習,在科技上的積累需要大家一起來建立;第二、無人配送作為新技術,尚未廣為人知,因此探索很不一樣;第三,跨行業經營,“互聯網是個失敗很快(fail fast)的行業,驗證失敗之前投入的成本很低,但是無人配送難度不一樣,反應周期、發現商業邏輯有問題的周期都很長,最怕你30歲創業的時候60歲才發現錯誤。”
目前美團無人配送面臨的現狀是,美團外賣日最高訂單2100萬單,其中70-80%由美團配送,但王慧文坦言很多場景當前技術搞不定,而且分布在2800個縣市區,同時還要考慮每一輛車在運營范圍內每天有多少單可送,每輛車的固定投入和運營成本以及收益。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美團點評將要打造無人配送的開放平臺,包括企業、校園、產業、政府機構等參與方,其中在企業方面,涵蓋了軟件、網絡、期間、整車和實業領域的五類合作企業,比如新石器、autoX、智行者、大悅城、Roadstar.ai等。
美團點評在現場展示了三款研發的實驗室產品,包括美團無人配送概念車、已投入試運營的無人車“小袋”、無人機。其中,新款概念車采用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使用激光雷達、超聲波、攝像頭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具有城市道路低速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不過就上路許可方面,美團正參與起草一個關于低速電動車和物流機器人的法律法規,用于給監管層提供參考。
此外,開放平臺合作伙伴的無人車也在現場亮相,包括優地、Segway配送機器人、智行者-蝸Ω、Roadstar、AutoX、深蘭科技-小螞哥,這些無人車的服務范圍覆蓋了酒店、餐館、醫院等日常生活服務場景。
來源:鳳凰網科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73078
以上內容轉載自鳳凰網科技,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