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看起來慢,但實際是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百花齊放”,避免出現”一抓就死”。可以說,張司長的話透露了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一些憂慮,如果急于將新能源汽車圈定在狹小的概念或范圍內,對新能源汽車的長期發展,將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也表示:”一開始,業界急于在新能源汽車上尋求突破,希望能在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但這不現實。溫總理對技術路線的批評,也說明了這個問題,需要再想想,別急于把技術路線圈定。”
據了解,規劃”已正式報至國務院,目前正等待國務院審批”。確有其事,但誰來最終敲定出臺時間,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燙手山芋”。甚至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規劃”可能將成為”框架性”議案,淪為中央財政千億元專項資金方案未通過、5年推廣量約束性指標未提及、主流技術路徑未明確的”三未”規劃。
有傳聞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取樣德國,參考了日本和美國的資料,結合了目前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有很多人對此有偏激的議論,認為是”撿剩飯”。其實大可不必這么狹隘,技術路徑具有共生性,技術標準也具有寬泛性,只要不是將某一技術”一棒子打死”,而是以包容的姿態面對,多兩種技術路線又有何妨?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妙雪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111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