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情況是人多資源少,同時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因此,汽車要突出代步工具的屬性,而不是作為一個財富象征。要強化節能環保意識,合理配置減輕汽車重量。自主設計最高時速,減少機油冗余功率,提倡短途使用為主,不去模仿”輪上國家”的模式。
降低最高時速設計是綠色方向
目前,中國高速公路限制時速為120公里,這就是最高時速,汽車設計時速在150公里、180公里,有的甚至大于200公里。中國汽車只是照搬外國的設計,而不結合中國的實際。汽車設計最高時速越高,發動機設計的功率就越大,因此,體積和重量就會相應增加,同時傳動系統和車身就要加固,這就造成汽車總的重量上升,用的材料就要多,油耗就要增加,這樣就造成能源浪費,資源浪費。
當然用輕質合金也可以減輕車重,但是輕質合金的耗能比鋼鐵要高得多,價格更貴,這不是真正節能的道路。
如果自主設計最高車速,減少了內燃機的冗余功率,汽車最高時速按120公里進行設計,這是中國汽車的一個綠色方向。按照年產1800萬輛汽車,材料、能源消耗都會大幅下降。
此外,降低最高時速還會帶來其他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產品競爭力會下降;第二,中國汽車有沒有勇氣打破常規;第三個問題,工信部肯不肯向公安部靠攏,規定所有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汽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20公里。
政策和輿論助推微小型汽車發展
汽車在中國大部分人士頭腦里已經成為社會地位和財富大款的象征,排量大的豪華車受到追捧。廠家設計生產高檔汽車利潤會比較豐厚,名利雙收,但是卻助長了某些人自我陶醉的心理,不利于提倡儉樸、反對奢華。
最近,”十八大”仍然提倡艱苦奮斗。而汽車現在越做越大,越做越豪華,好像是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不相符合。微小型汽車節省材料,節省油料,停車場又小,占的路面又少。因此,利用稅收和收費的政策導向,再加上輿論配合,人們的觀念可以慢慢扭轉過來。
現在的情況是,小型低速純電動汽車批量出口歐美國家,但在國內不允許投放市場,不給上目錄,不許上牌照,直接導致有”資質”的企業不做微小汽車,愿做的沒有”資質”。中高檔電動汽車沒有市場,延緩了電動汽車發展。檔次高的電動汽車,車身重電池要多用,危險性大。
此外,公安部認為,低速車和高速車在一條路上并行不安全,管理不方便。實際上,現在路上的汽車也并不是一個速度在走。出臺適當的管理條例,問題可以解決。
應該以市場為引導,根據中國的國情,追求最廉價、最節能的車,按照設計的需要,選擇節能的最高車速和加速度,要優選合適的電池用量和發電機,盡量減輕自重。要以合用夠用為原則,盡量降低成本,以利發展,要創造寬松環境,容許新事物在發展中進步。在標準、設計、運行,都要將安全要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其他的一些指標。
(該報告根據”第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資料整理,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來源:輪胎世界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187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