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一個有著120年歷史的產業,當大家以為這里已經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產品時,Tesla的出現重新定義了新的游戲規則,一個市值百億美金的公司就這樣產生了。【2016未來汽車開發者計劃,點擊了解詳情】
特斯拉電動超跑Roadster
重新定義一個產品或是一個產業,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微軟最早做出觸屏式的平板電腦TabletPC,但是真正重新定義平板電腦的是蘋果的iPad,為什么?喬布斯一語道破:成功的企業靠的是1%的創新和99%的執行。
重新定義難在每一步的執行里,具體來說,難在三個方面:第一,準確定位;第二,樹立必須有的核心需求;第三,能夠砍掉每一樣在重新定義過程中”不再重要”的需求。
第二點”立”和第三點”破”一樣重要,也都是執行的難點。
TabletPC把PC+觸屏作為核心訴求,而iPad把完美的觸屏體驗和簡單的使用閉環作為核心。TabletPC延續PC的概念,在重新定義的思考中裹足不前,保留Windows,保留鍵盤,保留各種接口和驅動,結果成了復雜而厚重的觸屏版筆記本電腦;iPad大膽革新,除了那塊屏幕,看不到其他任何多余。
重新”立”比敢于”破”更為艱難,這是新舊并存和廢舊立新的區別。在舊有基礎上”破”,有點像”借腹生子”;而”無中生有”去”立”,就是”上帝造物”一般的神跡了。
其次,在選擇最初用戶的時候,是定位小眾,還是大眾,是瞄準高端人群,還是面向草根?常常是初創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選擇。
高端定位并不能只靠高價位來體現。喜歡高科技、支持環保理念的小眾,對體驗也要求比較苛刻,Tesla把握得很準。國內的比亞迪也生產了電動車,在政府的補貼下,開始有了出租車和公務車的市場份額。但是出租車形象的口碑及普通百姓對安全性的缺乏信任,讓比亞迪沒有在消費人群中打開市場,潛在購車者比較難接受用一個入門豪華車的價格去購買一輛”出租車”。
從小眾和高端切入,獲得口碑和認知。在技術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的趨勢下,迭代更新,生產平民化的產品,高端車有一天也能變成有理念有時尚的”街車”。
最后,一提到創新,報道中常用的詞是”突發奇想”,很少聽到”我們嘗試了所有的可能的選擇,最終選擇了一條最佳路徑”。
Tesla的創業者僅僅為了解決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就測試了300種優質電池,然后又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對N多個電池的組合方式反復測試,最終選擇了被媒體嘲笑為”坐在7000個筆記本電腦上”的并聯方案,頗有點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時的執著。不要小瞧這個數字,其背后都是窮盡組合和對比擇優的艱辛過程。
窮盡路徑的探索方式成本高,更需要執行者的頑強與執著,而不要去取巧。當所有的”靈感”、”直覺”和”既定法則”都不能幫助我們的時候,不妨把所有的方法都嘗試一下,把所有的真實數據再推演一遍。
作者系騰訊公司副總裁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作者:鄭志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15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