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時候召開的國家973計劃 ”關于新型二次電池及相關能源材料的基礎研究” 項目結題會上,與會院士、專家就該課題關于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實現超高功率電池材料和技術體系、提升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解決廢舊電池生物再生技術的新途徑等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成果予以肯定,對該課題研究推動了二次電池相關理論發展和促進新型化學電源體系發展給予較高評價。該課題由北京理工大學等七所院校、研究機構共同承擔,歷時五年。因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相關,筆者作為汽車產業方面代表應邀參會。參加這樣的會議,筆者不僅關注這一課題為發展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和相關技術有哪些貢獻,也關注基礎研究可能對產業發展的長期影響,并由此引發筆者對汽車產業技術創新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有以下幾點與業內人士分享:
第一,汽車產業亟待加強基礎研究。直到目前,在國家基礎研究科學體系中,汽車產業被作為傳統機械類產品其相關基礎研究占國家總的基礎研究比重仍然很小,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和投入也十分有限。科技部長萬鋼在其《加強基礎研究 提升原創能力》文章中強調”基礎研究是新技術的源泉、新興產業發展的源頭”。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弱,沒有原創技術的根源正在于基礎研究的嚴重缺失。未來,汽車電子、相關信息技術、新動力源、輕量化等占汽車技術創新比重將達到70%以上,且多學科交叉融合,相關基礎研究現狀如不加速改觀,中國汽車產業將難以實現由”汽車制造”向”汽車制造+汽車創造”的轉變,不可能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第二,促進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目前,國家資助類基礎研究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重大科學工程、知識創新工程、”973”計劃等,汽車產業應積極利用各類資助平臺,與院校、研究機構聯合,提出技術需求方向并科學問題,力爭納入各平臺計劃,加大汽車相關的基礎研究在國家體系中的分量,充分利用各類基礎研究資源激發汽車技術創新的能量,形成可持續創新的積累。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從院校、科研機構承擔基礎研究項目開始就在為產業培養人才,有助于形成汽車產業持續創新的不竭源泉。在促進國家基礎研究資源向汽車產業傾斜的同時,汽車企業也要增加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預算。據筆者了解,目前,汽車企業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占比平均不到研發總投入的5%,未來應提高到20%以上,達到或接近汽車發達國家水平,當然,前提是汽車企業還要增加研發費的總體投入力度,這是強化基礎研究的必要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增強企業創新底氣。
第三,建立促進基礎研究的合作機制。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工程學會等行業組織應會同行業重點企業形成聯合促進基礎研究的長期機制,如利用行業協會平臺建立類似于促進會的機構,并同國家有關基礎研究資助機構建立長期聯盟,從體制上創造充分利用國家創新資源有利條件。這樣的機構可持續組織汽車產業就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車聯網等發展方向,共同研究提出核心技術課題,共同推動各基礎研究力量針對汽車相關的科學問題加大知識和資金的投入。
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有賴于基礎研究提供的強勁動力,圓夢汽車強國必須以科學為依托,以持續投入為保障。
作者許艷華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作者:許艷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53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