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知道Uber的人大多數都覺得它是最好的打車服務。(它的運作方式:在手機上打開Uber應用,選擇車型級別————豪華SUV、普銳斯等等————告知你想要的上車地點,到目的地后用信用卡付費,費率取決于行程距離和所選車型。)在出租車市場完善的紐約,Uber被視作不錯的應用,但稱不上改變生活,它的使用人群仍基本局限于手頭充裕的年輕人。
在科技公司林立的舊金山,Uber則被視作是救世主。人們對該公司的預期比特斯拉(Tesla)之外的任何一家硅谷公司都要瘋狂。舊金山灣區的人會告訴你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Uber是硅谷最令人興奮的公司,五年后它將成為一家市值達1000億美元的公司。
我以前覺得這很大程度上是吹噓起來的泡沫。但在近幾個月跟Uber員工、投資者和了解該公司的長期發展計劃的人聊過之后,我開始知道該公司的潛力所在。現在我也相信Uber很有希望成為一家巨頭,規模有可能大過Facebook。
人們看漲Uber的原因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亞馬遜。
效仿亞馬遜
亞馬遜1994年從賣書起家,之后很快就意識到他們為銷售圖書建立的高效倉庫和配送基礎設施可用于給消費者快速配送各類商品。因此他們開始不斷擴大品類,從廚房用具、電子產品等消費品到藝術品等等。他們后來還開始延伸至其它的業務,如亞馬遜網絡服務(AWS)、Kindle業務、流媒體電視服務等。現在,說起亞馬遜,人們甚至不會想到圖書或者其它的單一品類,而是想到”那是我能夠買到東西的地方”。
同樣地,Uber計劃擴展至打車服務以外的領域,成為為城市居民提供各類交通和物流服務的”數字網絡”。它可讓你用手機叫車,按這一邏輯延伸下去,它可以利用同樣的后端技術吸引你使用各式各樣其它的配送服務————食物、衣服和圣誕樹。最終,跟亞馬遜一樣,它能夠成為類似于通用工具的服務————成為你獲得物品和到達目的地的方式。因此,該公司最近將它的品牌口號從”每一個人的私人司機”換成更加廣泛的”生活方式遇上物流的地方”是有原因的。
Uber現在是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已經擴張至22個國家和60個城市(大多數是在過去幾個月完成的)。它本周成功登陸廣州、阿布扎比和新德里。
該公司也賺到不少錢。根據Valleywag最近曝光的截圖,Uber的年營收有望超過2億美元。相比之下,目前市值250億美元的Twitter去年的營收為3.17億美元。這么來看Uber上一輪融資的估值(35億美元)顯然不應該那么低。
Uber正在瘋狂招人,它計劃到明年3月使得員工數較今年3月增長三倍。
它擁有眾多經驗豐富的經營者和金融家,如華爾街傳奇大衛•邦德曼(David Bonderman,TPG Capital創始人、Uber董事會新成員)。換言之,Uber并非像諸多的硅谷創業公司那樣由一幫20多歲的年輕小伙運營。
為司機提供低息貸款
它現在還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
Uber上周宣布了一項重大行動。它已經籌集了25億美元來為UberX司機提供低息汽車貸款————它可最多讓20萬名司機超低息購買汽車,前提條件是貸款期內他們要在Uber網絡上使用那些車。
該舉意義重大,因為它將可以立刻解決Uber的兩個問題:UberX汽車供應量和司機團隊的穩定性。想象一下,要是有10萬名司機接受Uber的低息貸款,就意味著10萬名司機承諾在貸款期內為Uber工作(據Uber透露,標準的貸款期將是4年)。隨著更多的司機加入旗下網絡,Uber將能夠提高其服務的可得性,并降低服務價格。現為30美元的UberX搭乘費用將有望很快降至20美元甚至是15美元,人們預約后將不用怎么等就能坐上車。(Uber也將賺得盤滿缽滿:該公司估計按每輛車一年賺10萬美元計算,其網絡上所有的車加起來就能產生數百億美元的銷售額。)
中短期目標:所有權社會的死亡
那是Uber的短期目標:扼殺出租車行業,成為世界上最便宜最好的穿梭大城市的交通方式。
Uber的中期目標則要寬廣得多,且與科技人士所說的”所有權社會的死亡”趨勢有關。隨著Uber搭乘費用變得越來越便宜,人們擁有自家汽車的需求就會降低。在某種程度上,這已經在發生。隨著價格的降低,Uber也將變得更加合理。
它將開始與非汽車公司展開合作,將自己的模式推向眾多其它的產品。當花40美元就能在半個鐘內獲得Uber送來的烤架進行野餐,Uber第二天派人取回烤架的時候,為什么要破費自己去買個一年可能只用上10次的烤架呢?(跟Kozmo等嘗試過類似模式的公司不同的是,Uber已經擁有車隊和調度系統;推出諸如送烤架的服務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此,Uber的第二步是扼殺所有權。在那之后,誰知道它長期會如何進一步發展呢?Uber可能將采用谷歌(Uber投資者之一)打造的無人駕駛汽車來消除對人類司機的需求,進一步壓低成本。它有可能推出一項幾乎是即時送達的配送服務來對抗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服務。
它有可能推出一項類似于亞馬遜Amazon Prime的訂閱服務,該服務會包含諸如預測性交通的特權,如Uber在你的谷歌日歷上發現你要橫越市鎮去參加會議,它會自動在適當的時候給你派送一輛車到你辦公室。其它公司也有可能展開類似的業務,但Uber毫無疑問占有先發優勢,在大多數層面都運營成熟————客戶界面、支付、車隊管理、供需考慮等等。
換句話說,Uber的努力可能會催生科技型大都市,里面的人可以享受到無縫的自動化搭乘和送貨服務。而Uber可以從每一筆交易中收取分成。
這聽起來像是幻想。要實現擁有全球支配力的宏大目標,Uber需要連續做好一連串的事情。還無法保證監管機構不會想辦法減緩或者阻止該公司進軍新市場,外國市場說不定會冒出競爭對手阻擊它拓展海外領土。部分城市的司機已經在抗議Uber不公平的付費政策。該公司未來上市后也將會面臨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
可以確定的是受眾類別和商業模式對Uber有利。越來越多的人遷往大城市,他們都需要到處出行及出外購買商品。Uber已經針對這一點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即使它只能夠實現利用自己的車隊取代現有的出租車系統的短期目標,它也仍會是一家規模巨大的公司。與Facebook和Twitter不同的是,Uber并不依賴于變幻無常、不可預測的廣告市場————它的營收是在人們真真正正在消費時產生的。
來源:網易科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53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