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滬深股市整體表現強勁許多的板塊有么?當然有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板塊自上個月起就領漲A股,電池、充電樁等概念股繼續強勢。拜國家電網公布的最新戰略和城市間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出臺,超級電容板塊、鋰電池板塊、充電樁板塊一段時間以來的表現都不錯。
難怪這時候“專家”們都紛紛表態,對充電站、樁的投資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第一桶金”,其潛在價值必然在電動車市場啟動之前爆發。
到底是該先有電動車還是該先有充電樁呢?
2月26日北京的那一輪搖號,1818640名個人申請者“爭搶”20195個常規燃油汽車牌照。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牌照有1666張,卻只有1428人申請。絕大多數人要買的依舊是傳統汽油車。普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可靠性的質疑以及城市中缺少充電設施的擔憂,是大家不愿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
是不是建了充電樁就能打消消費者的顧慮?不是這么簡單。充換電設施是有技術含量的裝備,不是有錢就能玩得轉的。如果一開始不嚴把技術門檻和質量關,大范圍的充電樁建起來,品質良莠不齊,對私人的電動車造成損壞抑或造成安全事故,真不如不建。
如果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不同車型的充換電需求就不能滿足。倘若北京的車開不到上海,廣州的車開不到成都,消費者最終還是會放棄電動車。畢竟家里有兩個車庫的消費者,在中國不占大多數。
技術標準統一了,商業模式也需要談妥才行。選址、建設、維修、后續維護……是否都該界定清晰?電動車肯定要從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發展起來,倘若匆匆上馬充電樁,“始亂終棄”、閑置甚至荒廢,亦是和環保初衷背道而馳。我想,在大規模建充電樁之前,調研純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企業的達標程度、是否使用清潔電能也必須成為前提。不要僅僅因為股市的表現就成為投資的理由。要效率沒錯,要賺錢也沒錯,但不能誤入歧途,畢竟只有癌細胞才會瘋長。
在瑞典,每賣出一輛純電動車之前都必須要與客戶簽署一份協議,保證車主的電能來源是“干凈的”電力供應商;如果用戶做不到這一點,銷售商們寧肯失去這份買賣。與自然最友好的國度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借鑒一下?
來源:北京商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985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