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i3和i8的推出為寶馬的發展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但是,寶馬到底要多久才能等到電動車發展的突破呢?僅依靠電動車的大量投入,寶馬能夠完成新一年兩百萬的銷量目標,能夠繼續保持高檔制造商競爭中的領先優勢嗎?近日,德國媒體就寶馬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評論,具體內容如下:
2013款 寶馬i3
電動車發展難獲突破
去年,寶馬i3和i8當屬國際汽車展的一大亮點。寶馬CEO雷瑟夫也無數次強調了這兩款綠色旗艦車型的環保性能。雷瑟夫認為,“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電力驅動上是十分勇敢。”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Stefan Bratzel也認為寶馬的這一舉措要遠比其他制造商勇敢得多。但是,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寶馬這兩款車型才能真正的被大眾接受,而帶來盈利呢?
為了電動車行的研發工作順利進行,寶馬投入了數十億的資金。僅萊比錫工廠的擴建工作就耗資了4億歐元。但是,據寶馬官方稱,從i3去年11月上市以來,已經收到了1.1萬份訂單,卻無更多。難道說,這款車型在大力展出以及數百萬的營銷活動之后,僅贏得了短暫的關注? Bratzel認為,或許一直要到今年下半年,寶馬i3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到大眾生活當中。“現在僅僅只處于嘗試階段。”Bratzel分析道。現在有一部分客戶,會處于對新技術的好奇去購買像寶馬i3這樣的電動車行,他們正因為享受新技術帶來的樂趣,而往往愿意多花一些錢。
寶馬旗下i3、i8投入大收益小
事實就是這樣,寶馬i3起售價定在了3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8.7萬元),而續航里程僅在150公里左右,這與同等大小和配置的汽油或柴油車型相比,是完全不具備競爭力的。而且,目前,公共充電站的數量仍然是鳳毛麟角。對于出行在外的客戶來說,i3四到八個小時的充電時間同樣是不切合實際需求。那么,誰能夠負擔得起寶馬i3這種僅能在有限范圍內起作用的昂貴車型呢?更別說僅把i3作為第二或第三輛家用車。
Bratzel表示:“目前,我對于寶馬i3是否能帶來廣泛的影響表示懷疑。”寶馬必須賣出數萬輛電動車型,才能賺回當初投資的本錢。“每年3萬到5萬的銷量,才能幫助寶馬實現盈利,”Bratzel說,“10萬輛的銷量就目前來看還只是烏托邦。”
當然,寶馬也不用過分擔心其未來的發展,只是電動車的市場真正的興起還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寶馬是行業技術先驅中、美市場發展佳
北德意志銀行分析師Frank Schwope表示:“對于我來說,寶馬就是現在行業中的技術先驅。”據統計,去年,寶馬共盈利53億歐元,每股2.6歐的股息分紅也創下了公司歷史最高紀錄。“我預計,寶馬在2014年也將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Schwope說。
寶馬在兩個重要市場中國和美國的表現也十分令人滿意。在那里,寶馬去年的銷量同比增長近20%。尤其是在中國更是以39.1萬輛的銷量成為了寶馬最重要的單一市場。預測分析師Schoper說:“中國市場貌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然,寶馬的競爭對手奔馳在中國的發展也算是如日中天。但Schoper認為,這樣的競爭并不是壞事,有了競爭才有更高的提升空間。
寶馬競爭對手虎視眈眈
目前而言,寶馬的形象和品牌定位都還是飽受嘉獎。如寶馬i3和i8的碳纖維輕量車身設計以及省油耗技術都可以算是德國三大高檔車制造商領頭羊。但近年來,奔馳在創新上也取得了越來越顯著的成績。2014年對于寶馬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與競爭對手奔馳和奧迪激烈的競爭中依舊保持領先地位。尤其是奔馳今年新的S級和C級的推出,以及互聯網駕駛輔助系統的提出,都透露了奔馳欲爭奪頭號高檔制造商的野心。
Bratzel表示:“而寶馬現在必須在多方面多領域尋求發展推動力,僅依靠電動車是遠遠不夠的。”
來源:鳳凰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988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