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6個方面25條具體政策措施。包括: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推進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消費稅稅收優惠;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等。新能源車推廣應用新政策出臺,標志著中國新能源車已從試驗期轉向推廣期。新政策來了,新能源車近了,社會大眾對此又有哪些疑問?
首先,人們關注的是買新能源車有什么優待?
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其實已有優待。比如,上海購買新能源車,滿足一定條件即可免費配給牌照;而在北京,參與新能源車搖號,中標幾率大大高于傳統汽車。
新政策明確,實行差異化的新能源汽車交通管理政策。有關地區為緩解交通擁堵采取機動車限購、限行措施時,應當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優惠和便利。新政策出臺后,新能源車“不限行”值得期待。
疑問之二:新能源車電池安全嗎?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說,“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技術已有長足進步,電池、材料本身都具備阻燃技術,起火爆炸的風險已大大降低。但和傳統汽車一樣,新能源車在極端情況下也不排除會發生爆炸。”
疑問三:政府補貼會持續多久?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單位聯合發布的通知明確,新能源補貼2014年和2015年補助標準相比2013年分別降低5%和10%,而根據車型和續航里程的不同,補貼標準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這一規定時間表到2015年截止。
這次出臺新政策明確,有關方面要抓緊研究確定2016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支持政策。“這意味著新能源車的補貼至少在2020年前依然會存在,不過補貼數額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減少。”
其實,東廣早新聞已多次就新能源車問題進行深入報道,在我們的報道中,幾乎每次都會提到“太貴”、“沒地方充電”等這些問題。針對當下新能源車的種種“痛點”,最新發布的推廣政策開出“止痛”方子,靈不靈恐怕還有待市場檢驗。
關于買車太貴的痛點,舉個例子,比亞迪新能源車E6定價31萬到33萬元不等,可比的比亞迪S6定價10萬到13萬元。比較幾家車企不難發現,新能源車定價通常是可比汽油車定價的2倍到3倍,即便減去補貼,仍然要高出60%到100%不等。而這次新政策提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車船稅優惠政策并做好減免工作,同時要繼續落實好汽車消費稅政策。專家認為,新能源車貴主要原因是電池成本高,在電池成本無法迅速下降情況下,政府推出稅收優惠無疑將大大助力新能源車的推廣。以10%的購置稅率計算,光免征購置稅,購買比亞迪E6這樣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就將少掏2萬到3萬元。不過,從長遠看,車企還是要通過降低電池成本,讓電動車在經濟上更具競爭力。
關于充電不易的痛點,媒體報道尤為集中。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電設施都十分困難。一些4S店已經興建的充電設備,則由于輸電線路等原因處于閑置。而這次新政策的25條具體措施中,有7條內容專門針對“充電難”,還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領域。不過,具體到操作層面,依然需要各地方出臺細則。
關于里程焦慮也是一大集中的痛點,電動車電池能量密度不高,導致市場上多數電動車續航里程依然偏低。目前國內續航里程最長的比亞迪E6一次充滿電可行駛300公里,而其他品牌通常在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間,有的甚至還不足100公里,難以達到消費者的要求。新政策提出,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對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以及整車集成技術集中力量攻關。對此專家指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寄希望于提高電池技術水平,尤其是電池材料技術進步。
最后,地方保護也是一個痛點。想買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北京,不行!因為它沒有納入北京的新能源車推廣目錄。新能源車想進入某地銷售,生產車企必須到本地投資設廠。類似這樣在新能源車準入上設置門檻的做法,在全國很多城市并不鮮見。新政策明確,各地區要執行國家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這將有望改變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規模無法擴大,車企也背負沉重投入成本的現狀。去除市場上所有的地方保護主義,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空間將無可限量。
來源:東廣新聞臺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330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