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是實施“互聯網+”戰略非常重要的領域。“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的分解、改造與融合上,包括:研發、設計、制造、產品、銷售、后市場、用車等。“互聯網+”為汽車產業提供了轉型升級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
互聯網+汽車概念
“互聯網+”為汽車產業帶來兩大機遇
“互聯網+”對汽車產業的變革是一個持續升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為我國傳統的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兩大戰略機遇,將會成為助推我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1.從國家層面看,“互聯網+”為我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提供了戰略機遇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速度影響著汽車產業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在互聯網浪潮的席卷下,汽車產業向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發展,汽車產業即將邁入智能網聯時代,《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我國要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由于我國汽車產業起步晚,在傳統汽車技術上落后太大,自主品牌想要超越國際先進水平非常困難。然而,“互聯網+”為我國汽車產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發展趨勢之一;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尤其是智能電動汽車方面全球目前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這是追趕甚至超越歐美日韓汽車巨頭百年一遇的大好機會;三、我國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企業方面建立了較好的基礎,行業發展格局基本與世界同步甚至已有領先苗頭;四、隨著“互聯網+”的推進,汽車產業正處在一次技術大變革之中。因此,“互聯網+”的引領下,我國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將再次面臨彎道超車的戰略機遇。
2.從產業層面看,“互聯網+”為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歷史機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物流以及后端的服務行業都面臨著大變革。“互聯網+”在改造汽車產業鏈、改善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創造新供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車聯網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將推動汽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可以帶動汽車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及汽車安全與經濟性能的提升,幫助更快實現自動駕駛,并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汽車消費市場形態、甚至對人類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自主汽車工業經過多年發展,在傳統汽車領域,已經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同時我國在通信、互聯網等行業領域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掌握了國際先進技術以及標準的發言權,為車聯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從國家戰略層面看,車聯網的發展與我國北斗衛星定位、5G、智能制造等國家戰略密切貼合,是實現工業4.0的最佳載體與理想切入點。可以說,車聯網的發展為我國汽車領域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互聯網+”下汽車產業面臨五大挑戰
“互聯網+”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從戰略層面看,缺乏明確的國家、行業發展戰略和有效協調機制
相比之下,國內汽車企業缺乏主動引領車聯網技術發展的熱情,多是被動跟隨。IT企業關注點側重通信及信息服務,對車輛安全和節能方面的需求了解不夠,在車載終端開發時與整車企業的聯系不密切。隨著智能汽車技術開發和實用化進程的加快,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會呈現逐步融合的趨勢,國際上智能汽車技術標準和法規也會隨之升級和完善。我國如不加速智能汽車的研發投入和產業發展,將又一次面臨被國外企業全面占領市場的困局。因此,我國迫切需要研究制定智能汽車產業和技術的國家發展戰略,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我國的政府體制優勢和技術后發優勢,共同推進。
2.從政策層面看,業態創新必然帶來政策、法規、標準的調整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汽車方面的政策、法規、標準等迎來了新的調整需求。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現有的法律、行政法規都是基于過去傳統的有駕駛人來制定的具體條款,尚沒有專門的章節規定無人駕駛的規范,無人駕駛引發的事故責任認定、保險人認定、交通信號和標志線約束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3.從管理層面看,產業變革挑戰傳統汽車產業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
“互聯網+”與汽車的融合會出現諸多的新技術、新業態,而且技術以及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的迭代速度會明顯加快,傳統的行業界限也會更加模糊,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相應地,政府應調整管理體制、思維、方式以應對“互聯網+”帶來的產業變革。在互聯網與汽車的融合中涌現了不少新業態,如互聯網專車這一新業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營運車輛和非營運車輛的原有邊界,不僅對出租車市場帶來重大沖擊,也給已有法律規定和監管方式帶來挑戰。此外,互聯網企業造車熱情高漲,亟需有關部門調整汽車生產準入門檻,給予一定數量的整車生產資質,以適應產業發展新的環境。
4.從監管層面看,業態創新對政府如何進行有效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互聯網+”快速迭代的新業態,如專車模式一方面迅速顛覆了傳統出租車的運營,利用互聯網優勢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更便利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自然會帶來利益格局調整,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沖突與調和會成為一種常態。如互聯網租車模式和傳統出租車模式的業態沖突不時爆發,自2015年5月以來,全國各地已有16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專車事件。這對政府如何有效進行監管,保護創新創業,提升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需要政府適應技術迭代和業態創新趨勢,推進行業監管改革,提高監管水平。
5.從企業層面看,互聯網造車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和沖擊
在智能化與網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谷歌、蘋果等世界互聯網巨頭以及國內百度、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通過與汽車企業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開始介入智能汽車與車聯網行業。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美國多地開展了長時間的道路測試,國內百度等企業也在加快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平臺。互聯網企業大規模進入汽車行業,給傳統汽車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汽車的根本屬性是滿足人類的移動需求,從這一意義上,汽車產業本身不會被顛覆。但是在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不積極吸收新技術、轉型緩慢的傳統汽車企業很可能被取代,或淪為“代工廠”。
“互聯網+汽車”成為了行業的熱詞,站在了時代風口之上,也同時成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點領域,以及資本市場上風險投資追逐的熱點。在“互聯網+”時代,汽車產業既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充分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并借助風口實現真正騰飛,是我國汽車產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一項重要課題。
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442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