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飛機C919試飛成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喜大普奔!相信所有汽車業界同仁也同樣高興。但是,看了某航空專家的文章,卻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他說,如果中國汽車界當初也多動點腦筋,像高鐵一樣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跟外國廠商博弈,而不是天真地去"市場換技術",把合資當成高招,現在大概會強得多。
首先,術業有所專攻。你懂飛機夸C919,我沒意見。你了解汽車產業和汽車技術嗎?至少我認為,你講得很外行。
其次,至于高鐵和汽車的對比,當年同時主管這兩個行業的發改委陳斌司長有過論述。他認為,這兩個行業情況不同,高鐵是B2B市場,汽車是B2C市場,不可比。
第三,市場換技術是部分專家的說法,從來都不是汽車產業發展方針。國務院1994、2004年分別出過兩版汽車產業政策,從指導思想到具體條文,都不是市場換技術。汽車產業是政府管制較嚴的產業,我們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改革開放路線前進,從未自行其事,也無此空間。
最后,管窺蠡測,對汽車和飛機兩個產業自主創新作一對比:
一、中國品牌汽車占中國市場50%以上,不亞于航空;
二、中國品牌轎車、SUV自主開發總體上已到第三輪,開發深度、自主程度不亞于大飛機;
三、中國品牌汽車的產業體系已經形成,發動機、變速箱及其他關鍵零部件都形成能力,應不亞于航空工業;
四、在重型卡車、大客車、小型SUV、小型MPV方面,中國品牌已有相當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也應不亞于飛機產品。
通過對比,我認為在為我國航空人驕傲的同時,我們汽車人也毫不自慚形穢。我認為,自主的飛機比自主的汽車誕生晚,最主要原因是飛機更復雜,難度更大,不是因為從業者孰優孰劣,也不是決策失誤。難道這位專家不認為各行各業從業者不是同樣優秀?同樣愛國?同樣勤奮?
本文作者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世界汽車組織(OICA)第一副主席
2017中國汽車論壇邀請 | 探討新能源汽車如何鍛造核心競爭力/建設共生生態
來源:董揚汽車視點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51757
以上內容轉載自董揚汽車視點,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