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汽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先不說行業對核心技術、準入資質的標準要求有多高,單就一輛車各個系統的協調運轉就足夠讓一眾看客眼花繚亂。
據保守估計,一輛車約由2萬多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裝而成,數量眾多而且結構極其復雜。另外,在用戶對車輛智能化、高端化的需求下,車輛的結構和系統變得更加“難以琢磨”。
汽車制造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細小失誤都可能導致一起嚴重事故的發生,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整個社會都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其中對車輛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把控能力不是一家企業三兩天就可以擁有的。如今,突然闖進來一幫“新勢力”宣布要制造汽車,會不會讓人感覺有點匪夷所思?
當然,在開放、創新的政策環境下,我們不反對任何外來勢力加入生產汽車這支大軍當中,但前提是,在進入制造汽車領域之前,要對市場做好充分的調研和準備,要對未來前景以及自身條件進行充分評估,要對具體的研發、生產、落地、售后服務等細節做好詳細規劃和布局,而不是盲目跟風、借機炒作。
新能源技術讓汽車動力系統變得相對簡單化,但標準并未降低。造車仍需核心技術,以及經驗積淀,宣布進軍汽車領域的企業一定要站在推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為了在資本市場做概念、炒概念。
對于缺乏傳統制造經驗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無論是向智能化還是向電動化發展,都不能缺少對制造的敬畏之心。整合拼湊容易,建一座廠、造一輛車也不難,但如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經營能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來源:中國汽車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75815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