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訊:”其實電池和人一樣,是活的,他們的很多特性和人一樣,也會生病、老化,我們認為應該用擬人化方式來管理電池。”9月6日,在河南焦作舉行的”2011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召開前夕,前來參會的浙江戴爾維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爾維”)董事長陳香玲及首席技術官吳德平,在接受第一電動網專訪時以上述異常感性的語言,表達他們對自己從事研究6年的電池系統事業的認知。
浙江戴爾維董事長陳香玲接受第一電動網作者專訪
戴爾維自2004年底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IBP(Integrated Battery Platform)電池集成平臺的研發。據介紹,IBP由機械集成、熱量管理能力、BMS和查錯及糾錯能力4項技術集成。
浙江戴爾維首席技術官吳德平
據吳德平介紹,相比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即電池管理系統),IBP具有四大比較優勢:一是對電池進行模塊化管理,可根據實際使用需求任意增減模塊數量,無需重新設計,而且每一個模塊都能獨立工作。
二是對電池芯的要求不高,”IBP對電池一致性不要求,對電池安全性不要求,只要求電池芯的可靠性高,具體表現為材料和工藝過關。”
三是維修和維護成本低,”現在的電池組只要某一支電池芯壞了,整套系統就得全換,這不僅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同時也決定了電池組不具備商業化能力。而采取模塊化管理,可檢測到某一模塊中的某一電池芯出現了問題,只需換掉該模塊即可。”
四是具有先進的溫度管理系統,包括冷卻、溫度均衡、加熱三種溫度管理方式。”溫度不均衡是造成電池組一致性差的重要因素,BMS只能解決電均衡問題,而電不均衡的本質還是溫度不均衡,所以BMS是治標不治本。”IBP對溫度的管理可管理到每一塊電池芯,可確保動力電池組的安全性。目前,由30至50支電池芯組成的模塊,溫差不超過2度,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溫差不超過5度。
陳香玲表示,IBP由浙江戴爾維從加拿大引進,已在中國、美國、加拿大三國申請了技術專利。浙江戴爾維是國內唯一一家研發及生產IBP的企業,歷時6年耗資1200萬元,目前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現在日產能可達40個標準化模塊 (一輛出租車需20個模塊),并已在國內及歐洲裝有多輛樣車。”隨著業內對電動汽車產業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會越來越意識到電動汽車難以實現產業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電池集成,同時也會認識到現在的BMS加電芯將很難滿足使用要求。”陳香玲樂觀地表示,戴爾維的目標是占領國內50%的市場份額。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姜蒙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799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