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才剛剛起步,它的出現不是為了取代傳統車,而是作為短途代步工具,減少污染,節約能源。認為其發展存在很多‘瓶頸’是對電動汽車的不當認識所致”。 近日,北京京儀敬業電工科技公司高級工程師趙建和在接受第一電動網作者采訪時如是說。
鋰電池技術不成熟、基礎配套設施不足、電動汽車安全性以及行駛里程短等問題被普遍看作是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但趙建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瓶頸說”源于對電動汽車的過高期望。目前將電動汽車定位于短途代步工具,在一定區域內運行是既合理又貼近實際。
趙建和說:”我們正在進行的電動汽車項目,正是基于這樣的定位。我們計劃造車同時,與之相配套的充換電設施也同步進行。北京城區的用戶通過系統就能找到最近的換電站。而在北京和天津這樣短距離城市間設置一個換電站,電動汽車就能在城市間暢行了。”
針對鋰電池技術不成熟的說法,趙建和坦言:”不能在沒有參照的前提下判定鋰電池技術不成熟。單純就鋰電池而言,我國鋰電池技術與國外相比并不低,比如力神電池。我認為對鋰電池的不信任,主要是鋰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還不成熟所致。客觀地看電動汽車剛起步,鋰電池應用尚需一個時期的磨合過程,但這并不等于說鋰電池技術會制約電動汽車的發展。”
目前因基礎設施配套尚不完善,社會上有人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持看衰的觀點,趙建和認為這也是一葉障目的表現。”很多用戶擔心沒有充換電站,買了電動汽車沒法充電。然而在傳統汽車剛剛發展的時候,也沒有配套的加油站,這只是一個過程性的問題。電動汽車做好了,基礎設施也會相應的跟上來。很多充換電商也同樣的陷入了這樣的懷疑,電動汽車都沒有,那充換電網絡的建設又有什么意義呢。其實這跟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個道理。”
談到社會上對電動汽車安全性問題的質疑,趙建和強調:”電動汽車能夠上路,其前提是它經過了碰撞試驗等安全檢測。既然各項安全指標都達到了,我們也應該相信電動汽車的安全是有可靠保證的。”
作為對電動汽車頗有研究的專家,趙建和希望人們對電動汽車有理性的認識,他懇切地說:”傳統汽車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相當成熟了,優勢也很明顯。電動汽車剛起步就企圖替代傳統汽車的地位,這在主觀上來說不現實,客觀上也不具備條件。因此我們電動汽車行業也需要擺正位子,有個清晰的定位。一味與傳統汽車爭高下,反而會限制電動汽車的發展。”
最后,趙建和告訴作者:”在城區駕駛傳統汽車,車速低,遇到高峰期走走停停,這時的污染最為嚴重,也最耗油,成本很高。與之相比電動車的優越性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來。所以我們看待電動車要有正確的定位,可以暢想但不能妄想。”
( 編輯/王慰祖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915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