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加劇,車企紛紛開始裁員。
近期,日產宣布將在2023年3月底前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25萬人,計劃分兩批次進行裁員,到2020年3月底前在全球8個地區裁員6400人,到2023年3月底前再在六個地區裁員6100人。
福特近期也宣布將于2020年底在歐洲裁員1.2萬人,福特公司已經關閉了在俄羅斯的三家工廠,未來還將關閉法國和威爾士的工廠,在關閉工廠的同時還削減了西班牙瓦倫西亞和德國薩爾路易工廠的生產線。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家車企,戴姆勒、大眾、通用、本田等傳統車企也都在裁員。
多家車企前后選擇裁員反映了車市下滑的情況,2018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403萬輛,2019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為3269萬輛,同比下降26%。照目前情況來看,今年全年的汽車銷量仍將低于去年,車市迎來兩連跌。
全球經濟增速緩慢,各國對車輛碳排放的要求愈加嚴格,汽車行業進入寒冬。車市寒冬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汽車銷量大幅下降,造成庫存增加,這么一來,零部件供應商的日子也不好過了。今年上半年,博世、大陸、采埃孚、偉世通等知名供應商的利潤均有所下滑。
為了維持利潤,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采取了裁員的方式來降低利潤,據悉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的頭部玩家博世和大陸都拋出了裁員計劃。
毫無疑問,一場席卷全球的汽車產業的裁員浪潮,正在襲來。
▲2019年5月至今全球車企裁員表
2012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216.64萬輛,之后逐年增長,2017年到達巔峰,當年全球銷量為9680.44萬輛。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失去了之前7年的增長動力,開始出現疲態,當年全球汽車銷量為9560萬輛,同比下降1.24%。
進入到2019年之后這一情況仍然沒有好轉,2019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為3269萬輛,同比下降26%。可以預見今年的總銷量仍將低于去年。這是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首次出現的連續兩年銷量下跌。
看完全球總體市場之后,再來看一下全球幾個主要的汽車市場的銷量情況。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銷量為993.29萬輛,同比下降14%,經濟增速減緩對中國車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中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市場,而人口僅次于中國的印度也遭遇了危機。印度今年上半年銷量為155.68萬輛,同比下降10.3%,本身銷量就不算太多的印度進一步下跌,印度市場表現的難以令人滿意。
再來看看歐洲,歐洲上半年的銷量為842.62萬輛,較去年下降3.1%。歐洲擁有眾多車企,是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但是上半年歐洲的汽車銷量仍然下滑。
相比較于全球其他市場,美國市場上半年的銷量下跌并不嚴重,美國上半年的汽車銷量為841.29萬輛,同比下跌1.9%,美國市場雖說下跌幅度并不算太大,但也未能實現正增長。
全球主要汽車市場中變化最小的當屬日本,今年上半年日本售出228.57萬輛,跟2018年同期相比下跌0.3%,雖然略有下降,但下降比例不大。
當然全球主要汽車市場也不都是在跌,巴西逆流而上實現了銷量增長,上半年售出125.18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0.9%。但巴西銷售數量并不多,雖是增長但對全局影響并不大。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全球各地區銷量數據
不難看出現階段全球的汽車市場正處在一個非常糟糕的階段,除了巴西幾乎所有的主要市場都在下跌,汽車銷量下跌已經成為大趨勢。
由于全球車市下行,各大車企的汽車銷售困難,車企的利潤也隨之下降,許多車企甚至都已經出現了虧損。在銷量無法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為了減輕成本壓力,車企都選擇了關閉工廠和裁員。
全球各大汽車市場都處在銷量下滑的狀態,為了降低成本,度過寒冬,國內外車企紛紛選擇裁員過冬。這些車企中有豪華車企也有新造車勢力,新舊造車集團都在面臨同一個困境。
1、德系車企穩定不再,大眾和戴姆勒計劃裁員
據彭博社報道,大眾汽車在六月份宣布計劃在2023年前向數字化項目投資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億元),以實現管理和生產的數字化,在這一過程中,大眾汽車將在德國裁減4000個行政崗位,并計劃將裁員所節省的資金用于增加2000個IT職位。
而這并不是大眾第一次傳出要裁員,今年三月份,大眾汽車就曾宣布要在2023年前裁員7000人,人員管理費用和行政人員支出將分別消減15%,由此來看,大眾汽車減少了裁員的人數。
據悉,大眾汽車選擇裁員可能跟去年的收益不佳有關,財報顯示,大眾汽車在2018年營收增長6.8%,達到946億美元(約合為人民幣6674億元),利潤率卻從2017年的4.2%下降到3.8%。今年大眾汽車的目標是營收增長5%,銷售運營回報率達到4%至5%。
▲大眾生產工廠
上半年全球市場銷量都在下跌,大眾汽車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裁員可以減輕該集團的成本壓力。
遭遇營收壓力的德國車企不只是大眾一家,戴姆勒也感受到了來自營收的壓力。
戴姆勒集團7月24日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在經過多次利潤預警一樣,其息稅前利潤虧損高達15.5億歐元(約合118.7億人民幣),據稱這是戴姆勒集團9年來首次季度虧損。整體情況上,戴姆勒集團二季度總計售出了82.1萬臺汽車,同比略微下滑1%。其中最重要的梅賽德斯奔馳轎車部門(含SUV)下滑了3%(1.1萬臺),銷量為57.5萬臺。
2019年上半年,戴姆勒集團總計售出158.9萬臺汽車,同比下降2.7%。息稅前利潤為12.47億歐元,同比下滑79%,去年同期為59.7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20億元)。事實上,危機早在年初就露出了端倪,今年五月份,戴姆勒發布第一季度財報之后,戴姆勒前CEO 蔡澈(Dieter Zetsche)說:“我們對于第一季度的表現并不滿意,在這樣的開局之后,我們需要更努力去實現2019年的全年目標。”
但二季度財報發出之后,戴姆勒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并且還在持續變壞。戴姆勒可能要進一步節減成本才能扭轉目前的不利情況,據悉,之前戴姆勒已經透露了將要通過裁員來縮減成本的想法。
據德國《經理人雜志》報道,今年五月康松林(Ola Kallenius)接任蔡澈成為戴姆勒的CEO,康松林在接任前表示,目前正推動成本節約計劃,計劃裁員1萬人,未來幾年內消減成本6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6億元)。目前戴姆勒尚未對裁員做更多說明。
2、通用汽車嘗到了裁員的甜頭,福特也將裁員
德系巨頭選擇裁員過冬,而美系車企早在去年就開始了裁員,通用汽車在去年年底開始裁員,到今年二季度成功實現盈利。
本月初,通用汽車發布了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通用汽車該季度收入為24.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1億元),去年同期為2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億元),同比增長1.6%。上半年凈利潤為4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2億元),去年同期為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2億元),同比增加33%。
通用在車市寒冬中仍然取得收益表現頗為亮眼,通用能夠實現盈利得益于前期的機構調整和裁員。通用汽車從去年年末開始在全球進行機構調整和裁員,截至二季度財報公布之時已經節省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裁員和關閉工廠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據外媒報道,通用汽車將在9月30日暫時關閉位于加拿大安大略英格索爾的CAMI裝配工廠,今年晚些時候還可能會額外暫時性地進行裁員。
▲通用汽車在加拿大安大略英格索爾的CAMI裝配工廠
通用汽車在“節流”方面嘗到了甜頭,但這不是長遠之計,還需要再“開源”上面多下功夫。
作為通用汽車的朋友兼老對手,福特公司二季度過的就沒有那么舒服了,財報顯示,福特公司本季度凈利潤僅為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同低于去年同期的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6億元),利潤下降86%。
本季度福特公司的全球收入為3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74.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2019年上半年總收入為7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45.9億元),同比下跌2%。
慘淡的戰績迫使福特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才能走出這個困境,可能是受到通用的影響,該公司近期宣布將于2020年底在歐洲裁員1.2萬人。
據了解,福特公司目前已經關閉了在俄羅斯的三家工廠,未來還將關閉法國和威爾士的工廠,并且還削減了西班牙瓦倫西亞和德國薩爾路易工廠的生產線。
在車市寒潮的影響下,福特只好選擇減“膘”過冬。
▲福特汽車總部大樓
3、日系車企處境為難,不得不裁員
德系車與美系車都在裁員節減成本,日系車也未能避免這個困境。
日產汽車在美國時間7月25日發布了第一財季(2019年4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的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營業利潤下降了98.5%,營業利潤僅有0.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億元),營收同比下跌13%至21.2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0億元)。
日產汽車全球總銷量下降6.0%至123萬輛。其中,日本市場銷量下降2.6%至12.6萬輛。在中國市場,銷售額增長2.3%至34.4萬輛。在歐洲日產銷量下降16.3%,至13.5萬輛。在其他市場日產銷量下降13.1%,至17.4萬輛。
▲日產總部大樓
日產汽車公司這半年被多重危機包圍,車市銷量下滑、貿易摩擦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在歐美市場面臨頹勢,以及前CEO被捕,種種危機最終壓垮了日產。
為了提振業績,削減成本,日產計劃在全球14個地區裁員1.25萬人,將在2023年3月底前完成,裁員人數占日產總人數的10%。從裁員的規模和人數上來看,日產汽車是真的處在了最危難的時刻,至于裁員能否起到作用,還要靠時間來證明。
日產汽車處境艱難,本田汽車的表現也沒好到哪兒。8月初,本田汽車公布了FY20財年第一季度(2019年4月1日至6月30日,即自然年度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田汽車FY20財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2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同比下滑15.7%,整個2019年上半年,本田銷售總營收7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34億),運營總利潤為2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6億)。
本田汽車雖然利潤較去年有所下滑,但還沒有日產那般凄慘,不過從趨勢來看下降幅度也不小。事實上,本田汽車在今年早些時候也開始了關閉工廠和裁員計劃。
據路透社報道,今年5月份,本田汽車宣布將在2021年關閉在英國溫斯頓的工廠,屆時也會裁減3500人,據悉,裁員風波將會影響包括供應商在內的6000名員工。
▲本田公司大樓
4、神龍汽車和蔚來汽車裁員,合資車和新造車的困境
國外車企紛紛裁員,國內車企也沒能頂住寒冬的壓力。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東風汽車與標致雪鐵龍的合資公司神龍汽車將關閉兩個工廠,可能還會有裁員計劃。
▲神龍汽車公司總部大樓
2018年神龍汽車全年的銷量為25.34萬輛,比起2017年下跌31.88%,今年上半年僅僅賣了6萬輛車,按照目前趨勢就算不關廠到年底銷量也會大幅低于去年,而神龍汽車巔峰曾在中國一年賣出70.5萬輛車。
神龍汽車在2018年虧損了35億元,進入2019年之后虧損進一步擴大,今年上半年,神龍汽車的營業收入僅為70.3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0%,利潤虧損25.32億元,已經達到去年全年虧損額的近70%。
目前神龍汽車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PSA在全球實現了正盈利,而東風集團也實現了盈利,偏偏兩家的合資企業一直在虧損。此次關閉工廠,將會給雙方一部分資金回流。
不只是傳統車企和合資車企感受到了市場寒冬,一些新造車公司也感受到了寒冬。國內的新造車公司蔚來近日裁員1000多人,也加入了車企裁員大軍。
據報道,一名離職員工表示,7月底蔚來在職員工約為8400人,這個數字與3月份蔚來汽車CEO李斌表述的約9800人相差1400人。
電動汽車浪潮興起之時,蔚來便積極投身其中,并成為國內新造車勢力的頭部玩家之一。數據顯示,蔚來今年上半年累計交付新車7524輛,這與蔚來預期的4-5萬的預期目標相差甚大。
據蔚來財報信息顯示,蔚來汽車第一季度營收16億,同比下跌50%,虧損26億元,事實上自蔚來成立以來,蔚來已累計虧損200億。為了應對持續虧損,蔚來開始“節流”,近日蔚來拋售了旗下FE車隊,同時開始裁員。
▲北京蔚來中心
在車市寒冬中,國內外新舊車企都感受到了壓力,眾多車企的銷量下滑明顯,造成了庫存增加。車企庫存增加之后,對汽車零部件的需求會有所下降,最終導致供應商利潤也都大幅下滑。
在柴油車需求量下降的背景下,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公司近日宣布將大量裁員。此前,該公司已經通過不延長定期合同、讓部分員工提前退休等方式,裁減了約600名員工。
博世2018年銷售收入為8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42億元),同比增加1.5%,息稅前利潤為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6億元),與上一年相同。汽車事業部整體銷售額為52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08億元),同比上升2.3%。但該公司分管財務的斯蒂芬上周對外坦言,綜合考量博世的營收情況,今年已經無法重現2018年的高利潤率。
▲博世總部大樓
除了博世感受到壓力之外,另一家零部件供應商大陸也感受到了壓力。大陸集團近日對外宣布,該公司計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裁員。有業內人士預計,該公司在此次裁員的同時,還有可能出售部分內燃機部件的相關業務,以深化企業的業務及結構調整,全面推進向電動業務轉型的規劃。
大陸集團曾預計2019年全球汽車產量將與去年同期相當,現在該公司預計全球年銷量將下降約5%。二季度財報發布后,大陸對外下調了2019財年的相關目標,將此前501-5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70-3550億元)的銷售額下調到490-5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47-3526億元),全年息稅前利潤率由8%-9%下調到7%-7.5%左右。
▲大陸集團
博世與大陸連續多年排名全球供應商榜單前二,博世與大陸都宣布裁員減壓,其他的零部件供應商處境也很艱難。
根據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采埃孚息稅前利潤為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低于此前的預期。采埃孚將會調整今年的業績預期,此前,采埃孚方面預計的銷售額為414億至4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19-2998億元)之間,全年利潤率將在5%到5.5% 之間波動。調整后的銷售額為403億至4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42-2919億元),全年息稅前利潤率則將在4%到5%之間波動。
美國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偉世通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偉世通2019年第二季度銷售額為7.33億美元(約合51.48億元人民幣),與2018年同期7.58億美元(約合51.48億元人民幣)相比,下跌3.3%。
日本的零部件商電裝第一財季(4-6月)營收為1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5%,營業利潤為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同比下跌23.9%。法雷奧上半年營業利潤為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下跌近33%,營業利潤率從7.7%降至5.3%,凈收入為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同比下跌62%。
總的來看,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今年上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利潤下跌。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業情況最能準確反映汽車市場目前的現狀,汽車市場無疑已經進入寒冬。
博世和大陸都認為未來車市仍然會繼續下滑,大陸預測今年全球銷量將下降約5%,等待車企和供應商的將是更嚴峻的環境。
如果未來車市仍然持續下滑,這場車市寒冬將會波及更多的車企和供應商,將會有更多的員工被迫離開,全球裁員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隨著各國對燃油車排放的限制加強,車企都開始探索電動化與自動駕駛,由于獨立研發的成本過高,企業間的合作將會進一步加強。車企之間的合作將會加深,共享車型和技術,降低新車開發成本,現階段捷豹寶馬、大眾福特和奔馳寶馬等企業已經建立合作關系。一旦車市繼續下滑,這種車企聯盟將會繼續增加。
現階段,燃油車的發展已經很疲軟了,雖然擁有市場,但市場規模不會再有大幅增長。電動汽車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向,車企和供應商要加速往電動汽車方向轉變,逐步地放棄燃油車業務,將重心轉到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上,未來車市走出寒冬將主要依靠這兩方面。
傳統車企不但要承受寒冬的壓力,同時還要承受雙線作戰的壓力,一方面燃油車的利潤仍然使他們不愿意松手,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得不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上投入精力。現階段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大變革,眾多新造車公司直接從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起步,沒有傳統車企的后顧之憂,更容易在變革中抓住機會發展出來。
車企陷入困境之后,通常會采用關閉工廠和裁員來降低成本。這種方式對于車企現下的困境很有作用,通用通過關廠裁員半年節省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7.5億元),節省資金將近為一半的利潤。
但是這終究只是一個解決眼前困境的辦法,短期內能有作用,如果汽車寒冬持續時間較長,各車企也總不能一直靠裁員生存。為了應對車市寒凍帶來的危機,各家車企需要重新考慮如何度過寒冬,裁員過冬終究只是不得以的方法,而非長久之策。
車企之間可以結盟以分攤研發成本,減少銷量慘淡的車型,重組車型陣容,聚焦核心市場。同時也應該開拓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領域,關注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順勢而為才能度過寒冬。
來源:車東西
作者:Juice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97291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東西,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